再者,綢帛也罷,整豬活羊也罷,李承志隨隨便便摸出一顆珠子,就能換來十幾車。
如此大張旗鼓,自是做給外人看的
自那日宮外三拜,高肇的郁氣就散了個七七八八。雖時有介懷,但知非李承志之過,故而真就沒怎么怨他。
看到那兩車禮品,又見李承志給他執著晚輩禮,高刻心中雖受用,但依舊將臉繃的硬綁綁。
“老夫還以為,不等你大婚之后,怕是難見你再登我高氏的大門”
明媒正娶,求做大婦,才能稱之為大婚
都大婚了才登高府的門,自是沒高文君什么事了
李承志好不尷尬,但此事不但是他理虧,更是讓他撓頭不已。故而哪怕高肇指著鼻子罵,他都辯不出半句理來。
“皆是晚輩的不是”
“罷了”
高肇一揮袖子,悵然一嘆,“到書房來”
申時才見李承志入宮面圣,挨了一頓好罵。這天未見黑,卻又來了他府,想來定是有事商量。
領至書房,遣退左右,李承志才說明了來意。
“司空請看,這便是我今日入宮,欲秉明陛下之事隴共五百虎士,宗室、元族大姓子弟就竟占了三百余,下官區區丁姓門第,官才是從五品,如何號令的動
且下官至營中時才知,竟由司馬長孫和郎將元暐皆放了大假,天知道準了多少天不想都知,即便下官跪門去尋,怕都求不回來一個
本是想尋個靠山,就如汝陽王元悅,但陛下不準也就罷了,卻劈頭蓋臉的一頓臭罵”
元暐、長孫
因李承志猝然遷升,虎賁衛人員變動頗大。這二人定也是新近任。但怎就恰好成了李承志的司
元淵與李承志、甚至與高氏素無怨仇,應無故意為難李承志的誘因才對
稍一動念,高肇腦中便浮現出了皇帝的身影。
只是猜疑,又怕誤導李承志,高肇便未提及。肅聲問道“那你準備如何破局”
“還能如何司空就在殿中,也應聽到了陛下授我軍機立斷之權既然有權,我為何不用”
李承志的臉浮出一絲冷笑,“不遵號令者,自是盡皆開革但下官總不能一個兵都不帶吧,不然豈不是成了光桿將軍故而來求司空,能否從兵部借調部分兵將予我”
高肇都被氣笑了。
還以為李承志有何高計,到頭來,竟還是硬著頭皮往莽這一招
“李承志,知不知何謂虎賁莫說你一個區區的虎賁將,若無陛下首肯,便是虎賁中郎元淵也無權添減虎士你說開革就開革,你說委任就委任
再者,你既已知這五百兵將皆是宗室之后,及元族八姓、五姓高門子弟,便是些家中不堪用的庶子,但也均是貴胄子弟。能舉個官身,有個著落何其不易。你一句就免了,就不怕人家父祖找你算賬”
“只是革出下官帳下而已,大不了各回原籍,各任原職反正不聽號令者,下官是一個都不會不要的我就不信,到時若鬧至御前,陛下還能斷我行軍紀、明法度之舉是錯的”
李承志嘴角一勾,露出一副無賴相,“至于向司空借兵,也是有備無患。想必皇帝也知若盡是些權貴子弟,或虎賁舊部,定不利于下官統屬。若下官多纏磨纏磨,陛下說不定就答應了”
高肇眉頭一挑不利統屬
李承志應是想虛平實衡,分而治之吧
皇帝最喜此道,還真說不準
稍一沉吟,高肇又道“既是有備無患,那老夫就先替你備著,明日就能選好人。只要陛下恩準,你隨時調走但切記,莫要意氣用事”
李承志起身揖道“謝司空提點,下官謹記”
正事算是說完了,高肇眼神微動“既已來了,就留宴吧也讓公主見見你”
不等李承志回應,他又揚首朝門外喝道“備宴,再知會湛兒,讓他盡快入宮,將三娘喚回來”
而后又回過頭,緊緊的盯著李承志,“正好,老夫有幾樁心事需你解惑”
李承志暗暗一嘆。
今日算是自個送門來的,高肇怎會放過
他早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