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國學和鄉學都是政府出錢出力官辦的學府,而私學來自民辦。
國學主要設置在王都,入門條件極高,是徹徹底底的貴族學校,學員全部都是王侯太子和公卿大夫子弟。
鄉學的位置在王都郊外,門框也是不低,一般是中小官吏和有錢的商人子弟才能憑權利和金錢入駐。
孔子曰:“不讀書,無以言。”
一個沒有念過書的人,簡直連話都講不好,因為即使作為當下普通話的“雅語”,也要請專門先生來教你才行。
所以,很多寒門子弟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要如鯉魚躍龍門,讀書識字那自然是人生最起碼的第一步。
為了給這些不甘在田地和牛打一輩子交道的有志青年一個學習的機會,在各地賢達人士的倡導下,在春秋時代,各國私學紛紛應勢而生。
以自由辦學,自由就學,自由講學,自由競爭的革命性形式,讓無數寒門子弟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孔子也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之一,據《史記》記載:青年時代的孔仲尼,經常背著書囊趕著牛車出國到各個私學留學,學琴于師襄,問禮于老聃,學官于郯子,問樂于萇弘,如此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才奠定他今天儒家宗師的地位。
吃水不忘挖井人,晚年的孔子回到家鄉后立刻創辦了天下聞名的孔子私學,門下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桃李滿天下。
……
在課程安排上,國學和鄉學教授的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而以孔子儒家為代表的私學,雖然也是六門功課,卻是詩、書、禮、樂、易、春秋。
除此以外其他如墨家、道家、法家等各個諸子百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私學內容,內容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不過,在蘇秦的記憶里,鬼谷先生位于云夢山草堂里的私學卻是全天下最讓人目瞪口呆又癡醉神迷的一個。
因為這里學習的內容,不以一門一派所限制,而是氣勢如虹包容萬象。
鬼谷先生是個當世奇才,在各個流派的私學都曾經潛心游學過,所以無論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諸子百家,都耳熟能詳,最后在各家學派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逐漸形成了獨特而又精博的鬼谷之學。
學游說權謀可以找他。
學儒家禮儀可以找他。
學治國理政可以找他
學養身、學兵法、學陰陽五行、學天文地理,甚至學劍道學醫術都可以從鬼谷子這里得到夢寐以求的知識精華。
如此一來,世人自然趨之若鶩,但他弟子卻始終維持二十人以下。
這自然有其原因。
鬼谷子收徒門檻其實很低,窮人、殘疾人、老人、垂髫、甚至女子都可以。
但又很高,因為他有五不收。
非寒門不收,非能忍苦受饑者不收,非有奇偉志向者不收,非忠孝良善者不收,非能居深山而守寂寞者不收。
﹝當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龐涓就是外面君子如玉,內心卻是個刻薄寡恩的小人,不過人無完人,不必苛求﹞
這條件看上去不高,但光是第一條就把百分之九十的人攔在山門之外。
因為即使私學興起,大部分農家子弟為了填飽肚子,還是以務農為業,哪有時間和精力去上學,所以在戰國時代,能求學者還是貴族官宦子弟為主要群體,有志與求學的寒門依舊是少數。
以上五條,讓鬼谷先生雖然名動天下,但門下弟子卻始終寥寥無幾。
想到這里,蘇秦嘿嘿一笑。
還好自己是窮光蛋,一個有著很大夢想人品又好又能吃苦還耐寂寞的窮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