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號下去火星,把所有土撥鼠轉移到火星兩極,對兩極地底下的金屬反應點進行探測!”
“是所有信號反應嗎?”
聽到這命令的蘇教授愣了下,火星兩極看似金屬反應點不多,但這個不多指的是萬噸十萬噸以上的金屬礦脈,萬噸以下的數量還是挺多的。
“地表500米深度范圍內,所有超過0.5噸的都要。”
陸毅看著屏幕分成兩塊顯示出來的火星南北極的探測情況,平靜又帶了絲期盼的說道。
“是。”
在火星同步軌道上曬著太陽充著電的明日號接收到來自地球的指令,迅速地下去火星地表,把一輛輛火星探測車收回,隨后把它們轉移到火星兩極......
第二天,屏幕上火星兩極的數據再一次刷新,這是多臺探測車聯合使用高精度地表探測儀進行多角度聯合探測出來的情況。
每兩人跟蹤一輛探測車,探測車已經有些坑洼的巨大合金鉆頭開始調整角度,隨后鉆頭瘋狂旋轉的鉆進火星兩極的永久凍土中。
“南極的A181信號區和B97信號區,北極的F03信號區,這3個讓探測車先行鉆下去查看情況。”
在控制臺,陸毅拿了一份火星太空軌道示意圖,結合最新探測出來的兩極情況計算了一會兒,隨后在上面圈出3個優先信號區。
探測車遙控組沒有遲疑,第一時間把陸毅說的3個區域的參數輸入進指令中,控制探測車如同土撥鼠那樣從極地表面鉆了下去。
“陸指揮,你是認為當年火星人可能先行把信息保存艙送上太空,避開動亂后再返回兩極?”
蘇教授看到陸毅標出來的3個金屬信號區域,頓時猜出陸毅的想法。
“對,如果是我的話,我就會采取這樣的方式,先把艙室送上太空,避開地表動蕩后再返還火星。”
陸毅點點頭說道:“采取這樣的方式只要不出現意外,那相關信息保存到太陽死亡都沒有問題。”
“火星人真的會留下信息嗎?或者他們留下的信息真的能保存40億年?”旁邊另一位探測計劃的行政主管聽到陸毅和蘇教授的話,有些不敢相信。
“我們現在可以確定火星上面的97個煤炭區域就是當年火星人的大型城市,可以確定是火星人當年引爆了地幔和一部分地核,引發星球災變把整個文明埋葬。”
陸毅看著屏幕上的畫面,說道:“我們猜不出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讓他們要這樣做,但站在一名科學家的角度,如果有一天我們地球我們人類也這樣,民眾會瘋狂,當權會絕望然后執行種子計劃,而作為一名科學家肯定會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如果實在沒有辦法解決那最后我一定會留下信息,把我心中的問題留下來。
作為一名科學家,如果真的要留下信息那肯定會考慮周到,而不是隨手立一塊碑上書火星人消亡
當然肯定也會有一部分普通人臨死前給自己立個碑,只不過是他們立的碑是無法保存到今天.......”
火星文明在消亡之前到底有沒有留下什么信息,對這個觀點不管是陸毅還是整個火星探測組科學家都持有肯定的看法,只是怎么個留法很重要。
隨手立個碑,上書火星文明在今日消亡......
哪怕這個碑材料再怎么穩定和堅硬,40億年過去估摸著也都面目全非。
只有經過綜合考慮,特別建立的儲存室才能夠把信息保存在到40億年后的今天,而火星上面最適合保存的地方無非就是長期超低溫的火星南北極了。
聽到陸毅假設有一天地球和人類也這樣,探測組的行政主管感覺有些起雞皮疙瘩,對相關知識還算有一點兒了解的他疑惑地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