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情,她這輩子是沒有辦法查明真相了,可她也不想告知和敬,因為她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后半輩子活在仇恨之中。
“我我知道了,皇額娘,您放心放心”和敬哽咽的不行,拉著皇后怎么都不肯放手。
皇后微微一笑:“這是皇額娘,唯一能為你做的事情了,和敬,以后,萬萬不可再任性了,因為除了額娘,不會不會有人再護著你了”
皇后的手驟然落下,長春宮里的人放聲大哭,和敬更是哭的暈了過去。
養心殿,皇帝正提筆準備在嫻貴妃遞來的折子上批復一個準字,突然聞此噩耗,毛筆頓時從他手中滑落,污了面前的折子。
“皇后,你這是何苦”
乾隆十一年,三月十一晚,皇后富察氏,崩。
皇后崩逝,是為國喪,天下臣民,皆要為國母舉喪,不論皇家民間,皆需停止婚嫁取樂二十七日。皇帝當晚靜坐養心殿一夜,第二日下旨,命嫻貴妃與純貴妃料理喪事一切事宜。
皇帝綴朝九日,以表哀痛,并親自擬定富察皇后身后謚號,是為:孝賢皇后。
隨后,又親自撰寫檄文,曉諭禮部,褒獎孝賢皇后生前賢德:皇后富察氏。德鐘勛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載,正位中宮,一十一載。逮事皇考。克盡孝忱。上奉圣母。深蒙慈愛。問安蘭殿。極愉婉以承歡宮廷肅敬慎之儀。德懋恒貞此宮中府中所習知。亦億人兆人所共仰者。茲于乾隆十一年三月十一日崩逝。眷惟內佐。久藉贊襄。追念懿規。良深痛悼。宜加稱謚。昭茂典于千秋。永著徽音知妻者莫如夫。朕作賦皇后挽詩。有圣慈深憶孝。宮壸盡稱賢之句。思惟孝賢二字之嘉名。實該皇后一生之淑德。應謚為孝賢皇后。所有應行典禮。爾部照例奏聞。
其中檄文有幾分真心,幾分愧疚,又有幾分懷念,旁人暫且不知,皇后崩逝,如她所愿,和敬公主需守喪三年,出嫁一事,暫且擱置,可和敬公主顧不得欣喜,她跪在皇后靈前,不知哭暈過去多少次,多少次醒來,仿若皇后依舊在她眼前。
皇帝每日前來長春宮吊唁時,總是能看到和敬哭的眼睛紅腫的模樣,心里不免一陣唏噓,皇后生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和敬了,到了最后,還在為和敬考慮,真乃一片慈母之心。
到了此刻,人死如燈滅,皇后生前所有的不好,在皇帝心里都煙消云散了,余下的,只是無窮無盡的好。
皇帝吩咐人把悲慟的和敬送到東側殿休息,余光瞥見柳清菡哭的斷斷續續,一副隨時要暈過去的模樣,又見她大著肚子,顧及她的身子,也叫她去了西偏殿暫行休息。
好不容易緩了口氣兒,一口熱茶下肚,柳清菡冰冷的身子才緩了過來,之卉湊在柳清菡身邊,拿了一枚雞蛋準備替柳清菡滾一滾眼睛:“娘娘也真是的,您也不顧著點兒身子,哭的這么傷心,瞧您眼睛都腫成什么樣子了”
柳清菡抬手擋了之卉的手:“不必了,待會兒不還是要哭,何必費這個事兒,給本宮揉揉腿腳,一會兒還是要去跪的。”
雖然她眼睛酸澀的不行,但她是松了口氣的,這就說明她不會被皇帝給盯上。
之卉只好把雞蛋放下,開始按摩。
不過片刻之后,靈堂里突然響起一陣怒喝,隨即就是嘈雜的哀求與哭泣,柳清菡神色一緊,就見有小太監跑進來:“柔妃娘娘,李玉公公叫奴才來告訴您一聲,外面出了事兒,您先別出去。”
柳清菡看了之卉一眼,之卉忙上前塞給小太監一個荷包:“敢問公公,不知發生了何事”
小太監咽了口唾沫,怯怯的往外瞅了一眼,念及袖子里輕飄飄的荷包,又想著賣柳清菡一個好,便道:“是皇上訓斥大阿哥和三阿哥不敬嫡母,無哀慕之誠,又說,說此二人斷不可繼承大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