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在晉陽向來跋扈慣了,今日被送了三個人頭竟然啞忍了,這就說明這一局張啟是徹底認慫了。張啟認慫,勢必會動搖晉陽其他小世族繼續追隨張氏的決心。而他若當真以為憑這次認慫就能與李家化干戈為玉帛,那也實在是可笑之至。兩方勢力的明爭暗斗,就譬如兩軍相爭,誰怕,誰就要死
李野不懂李長安為何突然發笑。但時間緊迫,李野也委實不是什么好奇心極重之人,是以也不曾湊趣追問“長安何故發笑”,便背上包裹策馬而去。
三月初五,清明時節雨紛紛。
李家上下于前日趕回了太原老家,住宿兩晚休息調整之后,今日天色微明時便已早早起身。
然而,看著已然換上麻衣的一家人,李雍卻始終面色陰沉。眾人沉默地用過早膳,只見李雍在位置上枯坐了一瞬,即刻起身道“出發罷。”
“阿爹”
“走”
李承宗求情的話還未來得及出口,李雍便已斷然下令。
望著李雍遠去的背影,李承宗一咬牙一跺腳,急忙帶著妻小跟上。
然而,一行人這才剛走出大門,不遠處就遙遙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管家李延齡趕忙小跑上前搭棚張望,很快,他便欣喜叫道“二郎回來了明公,二郎回來啦”
不過數息的工夫,李長安已然勒馬停在眾人的身前。見到李雍,他急忙翻身下馬跪倒在地。“爺爺,長安回來了。”
低頭望著風塵仆仆的李長安,李雍沉默許久才無奈一嘆“去換衣裳罷”
李家的祖墳立在了懸甕山上,根據山海經的記載,懸甕山乃是晉水之源,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可說是難得的風水寶地。周成王姬誦的胞弟姬虞的后人亦在這懸甕山上立了祠宇,便是后世地球位面的4a級旅游景區晉祠。
可以說,當年若非李長安的曾爺爺李鐵發跡,李家的祖墳是無論如何都立不到懸甕山上。但李鐵一介武夫,全然不知唐叔虞的牛逼之處,又兼如今的晉祠遠沒有后世地球位面的規模,是以,這李家的先祖竟堂而皇之地與唐叔虞當了不遠不近的鄰居。
就特么無知者無畏吧哦,也可見曾爺爺您當年的炙手可熱,能夠把祖墳立在諸侯的隔壁,真心牛逼地飛起
依次給李家的歷代先人上過香,李長安又很快來到了母親的墓前。這墳塋是新立的,對外,李雍會號稱這是給愛女立的衣冠冢。但李長安知道母親漂泊多年,終于回家了。
母親過世已有兩年,李長安原以為自己早已從容接受,不想見了墓碑仍舊淚盈于睫。與李長安同樣感情充沛的還有李雍和李承宗兩父子,以至于這祖孫三人最終竟又在李玄琦的墓前抱頭痛哭了一場。
李夢得與李探微兩兄弟顯然十分明白小姑在爺爺和父親心中的地位,急忙上前好言相勸。唯有王麗質立在一旁一邊腹誹李長安太懂如何獻媚討好李雍,自己的親爹不哭竟跑來哭隔房的姑母,一邊又為自己的兩個傻兒子憂心忡忡。
但王麗質的兩個寶貝兒子顯然并沒有母親那么多的小心思,兩人借著鋤草的機會悄悄移到李長安的身側,低聲發問“長安,這幾日你究竟去哪了”
最遠陽泉,最近太原,反正不是在抓人就是在抓人的路上。
李長安沉默片刻,小聲回道“晚些時候,我自會向爺爺交代清楚。”
李夢得偷偷看了李雍一眼,提醒他。“你失蹤這么多天,爺爺發了好大的脾氣。”
“我料到了。”李長安無奈道。但有些事,縱然知道后果,也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爺爺若是請家法,我會為你求情的。”李探微笑嘻嘻地道。看他的表情,顯然是對李長安被請家法一事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