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梅當天下午就動身回了長風縣。
劉家人沒住在縣城里,而是住在靠山的小村子里,方便種青梅采青梅。
雖然名喚烏梅,但烏梅其實是用青梅煙熏制成的。
村子里的人四月采青梅,梅雨時節熏梅,這段時間是家家戶戶最忙的時候。梅雨一過,便轉而做起其他生意。
“曼梅姨娘回來了”在村口玩耍的小孩子瞧見熟悉的小轎車開進來,齊齊歡呼,有機靈的已經狂奔回家喊兄弟姐妹去了1。
劉曼梅把車停好,一下車就被一堆大大小小的蘿卜頭圍住。
“曼梅姨娘好”
“姨娘姨娘,能提前給我一個茶葉蛋嗎上次那個被我小弟搶走了,我都沒吃到。”
“姨娘你看,我給你畫的畫,畫得可漂亮了。”小女孩舉著蠟筆畫,眼巴巴地看著她。
劉曼梅笑著接過畫,摸了摸小女孩的頭,拉開車門。
一車打包好的八寶粥、養生粥、茶葉蛋和酸梅湯,把后座和后備箱塞的滿滿的,除了不好帶的涼粉,關九一天的存貨幾乎都在這車上。
“幫姨娘把東西搬回家,搬完人人有份,不許偷吃也不許搶弟弟妹妹的,要不然下次姨娘不帶東西回來了。”
小蘿卜頭們人小嗓門大,爆發出的歡呼能傳到幾里外。大蘿卜頭們組織小個的,一人提一點東西往屋里搬。
劉曼梅和二老打過招呼,又給孩子們分過吃的,往村子西面走。
劉家一共三個女兒兩個兒子,二哥四哥成家后出去打工,大姐三姐嫁給同村的人后一直留在村子里務農。
到了熟悉的院子門口,劉曼梅緊張地手心直冒汗,站在籬笆前大半天不敢進去。
回老家這么多次,她唯獨沒去過大姐家。
明明小時候兄弟姐妹中,她們關系最好。
劉曼梅看著院子里黑乎乎的大缸,想起從前的事。
可能是被底下的弟弟妹妹煩的,大姐從小就喜歡板著張臉,看起來兇巴巴的,其他人像躲阿爸一樣躲著大姐,但她最親近大姐。
她是家里的老幺,可不是個男孩。
阿爸阿媽不是討厭女孩,只是更喜歡兒子,對她不壞,也算不上多好。曾經日子過得艱難,她人小幫不上家里的忙,得到的吃的也少,總得挨餓。
大姐是很兇,對著她也沒好臉色。可是她能打跑隔壁村總來欺負她的孩子王,會上樹摘梅,會下河撈魚,會偷偷塞給她很多吃的,包括熏得最好的烏梅。
可她卻為了一個男人與這樣好的大姐吵翻了天,最后賭著氣遠嫁他鄉。
她愧對大姐,沒臉再與她說話。
“曼梅來了啊,怎么在外面傻站呢,快進來。”一個帶草帽的男人從院里出來,大聲喊道。
劉曼梅深吸一口氣,揚起笑臉“大姐夫好,姐在家嗎”
大姐夫愣了下,隨后連連點頭“在,秀梅在屋里歇著呢,你快進去吧,外頭太陽大。我去山上喂完雞就回來。”
“這個姐夫拿著喝。”劉曼梅從袋子里拿出一杯酸梅湯遞給大姐夫,然后轉身進了屋。
廣播正放著咿咿呀呀的越劇,風扇緩緩地搖著頭。
劉秀梅嗑著瓜子,見到來人也沒說話,只是眉心的溝壑更明顯了。
劉曼梅怯懦許久,在瓜子皮兒堆成一座小山后,低低喚出兩個字“大姐。”
劉秀梅沒吭聲,她更加不知所措,低下頭盯著自己的腳尖,像犯了錯被罰站的小孩子。
“小九嘗過你上次送我的烏梅后,托我和你談樁生意。她想每年定量收購你熏的烏梅,價錢我談過了”
等她忐忑地說完,劉秀梅終于開口了“今年的烏梅都訂出去了,這單生意做不成。”
非常公事公辦的語氣。
劉曼梅知道,大姐生的兩個兒子爭氣又孝順,掙了不少錢,她自然不用像年輕時那樣沒日沒夜地熏烏梅,每年熏多少全看心情。
“行了,沒事你就走吧,省得麗梅她們追過來鬧騰。”正事說完,劉秀梅開始趕人。
時隔多年第一次和大姐單獨說話,劉曼梅慌得不行,又不想這么就走了,想找個由頭再說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