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廟中梨樹綻放,冰冷凍雨中芬芳彌漫。
三位秀才仰望梨樹,神情俱是不同。
因這場凍雨,今日并無內丁來此操練。院中顯得冷寂,又因這反季盛開的梨樹多了一股出塵味道。
偏殿里,五郎、周七盤坐在蒲團上,各自捉筆練習寫字,只有趙良臣一人在正殿修行。
一夜突然盛開的梨花,讓趙良臣多了一些感悟,察覺自己分享到的靈氣配額有明顯提高。
他靈氣配額提高,也只是提升到二級……還不如最弱的烏鴉力士、貓力士得到的靈氣配額。
終究是好事,意味著生前有望開辟天門締結陰神。
有望得道,和可望不可得,是兩種命運。
今日的趙良臣洗去了太多的雜念、俗氣,求道之心更堅,對聯袂而來的三位秀才也少了往日的熱情,招待時舉止淡然。
白秀才心有靈犀,特意詢問:“趙道長,昨夜村中失火,飛火流星遍及村中各處,卻突然下了一場甘霖,救人無數。今日又見廟中梨樹開花,兩者可有因果?”
趙良臣想到自己今日突然提高的白帝印位格,也就波瀾不驚的模樣:“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不反對,也不承認。
白秀才似懂非懂點著頭:“總之村中之事就拜托趙道長了。”
趙良臣應下,就送三位秀才離去,立在前廳廟門目送三位秀才冒雨上山背影漸遠,不由陷入沉思。
村里現在又多出一個秀才來,一個村子里有四位秀才,量變引起質變的變化點就在這三四之間。
若有兩個秀才一起辦學,村中文風必能薪火相傳長盛不衰。
偏偏這四位秀才又和抱犢寨張家越走越近,仿佛在積聚潛力,等待變化。
想到廟里讀書寫字的白帝子嫌疑人,趙良臣心中釋然,又有感慨、嫉妒。
天命之子哪怕是一方反王命格,周邊也能順應聚勢,造出豪杰、英雄來。
收斂情緒,趙良臣返回正殿繼續研讀《白帝真經》,心中卻想到白秀才口中死亡的盧家十三口人。超度這十三條人命,是身為道士應有的責任,也是驗證、歷練修為的必要一環。
若無最近變故,超度十三條人命這種大型法事,就應該從金闕宮里多找幾位相好的師兄弟一起來辦。
畢竟,道士三年一轉,每一轉都是要考功的,每年超度一人,是道錄司那邊考核的最基本功績要求。
只是五方天殘破,你念經超度也無法把陰魂送到相應的仙天去,仙天也失去了接引能力。
陰魂逗留世間不去,沉睡地底吸食地氣,又讓許多廟宇宮觀的靈脈萎縮,神域、福地崩解、降格。
不管用赤帝真經超度亡魂,還是用白帝真經超度,對施法者本人來說沒有任何區別,受術被超度的亡魂也沒區別。
可白帝真經與赤帝真經在施法儀式、頌詞上有一些變化,普通百姓看不出兩者區別,可其他道士卻能一眼看出來,若上報道錄司,就是一樁麻煩事。
趙良臣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獨自一人接下這場法事,免得泄露自己轉修白帝真經一事。
在趙良臣思索今后道路時,曹秀才也離開軍營,前往抱犢寨詢問昨夜事端。
四名秀才先后聚在張家客廳,張地主語氣堅定:“曹生,盧家失火滿門遇害一事,土門村中諸多賢良、長者已有公論,你又為何懷疑我張家?”
“張公息怒,晚生怎敢質疑張公品格,實乃張監軍再三要求,晚生不得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