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巾軍只是攻陷壽陽、榆次,對太原圍而不打,沒把事情做絕。
就算攻破太原不殺晉王,興許還能就贖回晉王一家之事與朝廷搭上線,談一談招安的事情。
甚至,青巾軍擁立晉王為帝,也是可以招安的……死晉王一個,總好過死百萬軍兵。
劉策的猜測,已讓天啟息了圍剿山西青巾軍的心思,這幫戚家舊部聞風而動,肯定不打無把握的仗。現在派多少人去山西,都不夠人家砍的。
倭寇多兇狠?人家能打出千比一的戰損比例。
可又不能不管,管的話又管不住。
劉策奏疏已在內閣走了一趟,過幾日京中上下勢必知道青巾軍是戚家舊部作反、搗亂。
京中上下都知道了,那九邊將門自然會跟著知道。
這幫人當官可以,玩弄權術打壓戚家軍一脈將校也可以,可讓他們上戰場去跟戚家軍舊部拼命……估計寧愿陣前反戈跟著叛亂,也不想去和戚家軍打。
良久之后少年皇帝只有一聲嘆息,就算自己肯招安青巾軍,青巾軍敢不敢相信?招安后,地方督撫、各地將門又會不會好了傷疤忘了疼繼續欺負戚家軍一脈?
那就打吧,先讓九邊將門打,死上一大批人就能空出許多官位,這幫將門被打疼了,估計也會支持招安的。
放著正確的事情不去做,偏做各種愚蠢的選擇……這就是皇明特色,別無原因,利益使然。
戚家軍是一個象征,象征著軍制革新,能革九邊將門、衛所世襲武官的命!
戚家軍肯聽張居正的話,那張居正改革政務、全國檢地就無人能阻;若戚家軍式的新軍肯聽皇帝的話,那勛戚、官員的日子還怎么過?
戚家軍必須死,死絕!
讓天啟頭疼的除了山東紅巾軍、山西青巾軍外,還有最近鬧出來的白巾軍。
自漕運斷絕,山東的纖夫跟著紅巾軍反了。
纖夫本就是破產民戶、流民、逃軍構成,對纖夫來說衣服、褲子、鞋子都是奢侈品,每年冬季都要餓死、凍死一批纖夫。
每年又會有新的災民補充進來以維持生計,災民越多,纖夫的競爭就約激烈,生活就艱難。
再艱難,十個人里怎么也能有九個人活下去。
可漕運斷絕,北方整體缺糧,本就一點積蓄都無的纖夫活不下去了,地方官府也知道救濟重要性,可實在是沒有糧食,只能眼睜睜看著纖夫家庭易子而食,然后就被引爆了。
漕運的鼎盛,張家灣萬家商鋪之繁華,是建立在運河纖夫累累白骨之上的。
絕望的運河纖夫在餓死和吃飽被殺頭之間,選擇了一條暫時能讓妻兒吃飽肚子的路。
天津是新設的軍鎮,北邊張家灣、通州也有新軍編制,各方強力鎮壓血腥屠戮下,纖夫之亂僅僅三天宣告平定。
夏糧上市前,糧食就這么點,賣的就那么貴,總要死掉一些人。
只是新軍、豪強、鄉勇聯合發動的屠戮勢必會失控,也暴露出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兇惡本質。
就在這血腥屠戮影響下,薊州的王好賢終于清醒過來,不再迷信勛戚的許諾,當即號召聞香教信眾發動叛亂,以白巾為號。
官軍本就有備,王好賢站不住腳只好率領信眾向南轉戰,匯合天津纖夫攜老扶幼十幾萬人浩浩蕩蕩南下。
這么多人南下,沿途誰敢阻擋?
仿佛洪流一樣,這股從上到下只為活命的白巾軍前往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