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濟滄道“彭碩那人不安好心,不停的往東宮引禍水啊。若是皇上不計較便罷,若是當了真,說不定又引出什么血案來。”
蘇丞相擔心的也是這個“若是以前,皇上必不會往心里去。可是這案子偏偏勾起了當年奪嫡舊案,加上巖親王的案子。只怕是一朝被蛇咬”
不得不說越是經常與致和帝直接共事的人,越了解致和帝。
這位一朝被蛇咬的帝王確然開始害怕井繩。回到寢殿之后,致和帝打發了其他宮人,問戴權“你說,這次的事和東宮到底有無關系”
這問題其實戴權回答了一回,致和帝便是再問,戴權也不可能風吹兩邊倒。而且戴權是覺得此事真不至于與東宮有關“皇上,奴才還是那句話,賈將軍是個辦事穩妥的人。”
致和帝冷笑道“可是彭碩有一句話說得對,他沉寂三十多年,是誰突然給了他膽子動手他若得手,直接受益人便是東宮。”
戴權便沒再替東宮說話了,致和帝大多數時候還是個理智的人,但是自巖親王謀逆之后,漸漸變得左性。作為致和帝身邊第一紅人,戴權不可能連這些都瞧不出來。致和帝一旦鉆牛角尖,自己也勸不了。
“皇上,此案既交給了三司會審,便等審結再下定論不遲。奴才不懂什么大道理,就是覺著沒有證據之前,莫傷父子情份。”戴權道。
致和帝聽了,神色略緩和了一些,道“你這個老貨,這話說得也有幾分道理。”
經歷了這樣一場行刺,現在各皇子前來請安都格外殷勤,司徒礫也不例外。
自戴權勸住了致和帝暫且別下定論之后,致和帝也暫且撂開了此事,一切如常。
司徒礫便是此時入宮請安的。上一回商議派兵西征西海沿子,直接拿下霍煥之時,司徒礫謙讓不攬權,讓致和帝對于這個兒子格外滿意。跟司徒礫說了好一會兒的話,致和帝才道“這些時日你母妃也辛苦了,你過去瞧瞧她。”
司徒礫道“父皇、母妃皆是兒臣的父母,兒臣皆該盡孝。兒臣原想多陪父皇說幾句話,父皇偏趕了人。罷了,我去母妃那里討些桃花酒喝。父皇這次逢兇化吉,日后必定長命百歲,父皇可別太在意之前些許小事了。兒臣告退。”
致和帝臉上露出些微笑意“去吧。”
司徒礫行禮之后,從致和帝宮里出來,才去了葉貴妃宮中。
葉貴妃是個很謹慎的人,許多時候并不和司徒礫密議什么,但是這次情況不一樣么,母子兩個說些體己話也是應該的。
打發了伺候的宮人,母子兩個相對而坐,神色皆嚴肅起來。
司徒礫道“還好這次父皇有驚無險,若是父皇有個三長兩短,白送東宮一個絕佳時機了。”
葉貴妃神色一凜“有什么絕佳不絕佳的,現在兵符在司徒礡手上,而且手上拿著可以隨意調遣各省駐軍的圣旨。若是這次皇上時運不濟,便是東宮一時得意,司徒礡必然討逆。到時候東宮和礡親王兩敗俱傷,咱們一樣有機會。”
司徒礫側頭略想片刻便明白了“原來母妃竟將不再京城的礡親王也算計在其中,可是若是司徒礡見大勢已去,臣服于東宮,不是便于咱們不利了么”
葉貴妃冷笑一聲“上次討論由誰西征,固然是東宮有意讓權,也是在試探各王府的心思。司徒礡既是接下了這塊肥肉,便暴露了野心。他倒是可以臣服,但是東宮放不放心他,便難說了。你覺得你三哥是個愿意別人為刀俎,他為魚肉的人么他有野心,有兵符在手,你覺得他會如何選擇”
司徒礫徹底懂了“母妃高明,兒臣受教。至于現在父皇毫發無損,大約也在母妃的預料之內。畢竟柳茂能帶著一群文官逃過霍煥的追殺,其能力毋庸置疑。若是這次父皇無事,多半是會疑心東宮的。現在父皇若是有什么,直接得利的只有東宮,其他人都沒有這個能力。所以,這次我們進可攻退可守。”
葉貴妃點了一下頭“且等著吧,就是你父皇容得下東宮,等你三哥回來也會趁機與東宮鬧的。”
司徒礫道“就是東宮那幫人不好糊弄,這次咱們雖然什么都沒做,也不知他們會否懷疑到咱們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