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丞相沉吟半晌“皇上,臣想不到忠順王的動機。”
致和帝將手指在龍案上彈了彈“蘇卿且留意著此事,朕總覺得此事頗不尋常。”
蘇丞相應是告退。
硫親王府內,司徒硫和江懷壽分賓主而坐。司徒硫已經得了散朝之后,致和帝單獨和蘇丞相商議事情的消息。
本來么,一國國君和國相有事相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司徒硫和江懷壽卻皆覺得此事不尋常。
江懷壽道“王爺,我們需要蟄伏一段日子了。”
司徒硫點了點頭,嘆道“可惜了,皇叔到底沒有南下成。否則甄家和賈家是老親,總能查到些寧榮二府和甄家勾結的證據,再將林如海折在里頭,便不枉大哥起這場兵了。”
江懷壽道“只要我們沉得住氣,總能等到機會的。王爺,崔師弟的傷已經養好了,隨時可為王爺效力。”
司徒硫點了點頭“你先帶他熟悉熟悉王府的情況,本王日后還要仰仗兩位先生。”
原來,江懷壽和崔西竟是師出同門。二人學了一肚子韜略之后,便分投了司徒巖和司徒硫,平日各為其主,但是卻約好了不管將來誰搏得從龍之功,皆拉拔對方一把。
這原是亂世搏功名常用之法。東漢之后,三分天下,諸葛家族兄弟三人甚至分投魏蜀吳三國。江懷壽和崔西不過是效仿古人。
平日二人也是盡心輔佐自己的主公,但是司徒巖被賈赦逼得陰謀敗露,崔西思索再三之后,便和江懷壽聯系,師兄弟二人商議一番,定下一樁計策。
因崔西投到司徒巖門下多年,尤其當年卸寧榮二府兵權一事辦得深得司徒巖之心,司徒巖對崔西極為信任。有此前提,崔西游說司徒巖起兵極為順利,誰知司徒巖卻是中了崔西的計,燃燒自己最后的一絲利用價值,成為司徒硫投石問路那塊石頭。
而崔西則是用勸說司徒巖起兵作為投誠司徒硫的投名狀。
那日司徒巖得知王子騰被控制,心煩意亂,進宮找甄貴妃商議,司徒硫已經從崔西處得知司徒巖對起兵之事猶豫不決,才專門派探子去觀察司徒巖的神色。
司徒巖入宮時魂不守舍,出宮后神色堅定,司徒硫便知大哥中計了。一面安排侯孝廉準備救駕,以爭取京營節度使一職;后手便是借著甄家和賈家的關系,由甄家入手打擊寧榮二府。
這原是一條連環毒計,只要成功了其中一項,司徒硫便受益匪淺。
可惜致和帝也判斷出司徒巖生了反骨,并將龍禁尉交給了賈赦指揮。寧榮二府再次立下救駕之功。由甄家牽連賈家這條路的威力便減弱不少。
而且在三司會審司徒巖一案中,賈赦挖出來的證人太多,讓司徒巖辯無可辯。就賈赦這刨根問底的能力,也讓司徒硫及其謀士生出忌憚。如果司徒硫繼續留著陳御史,遲早被賈赦挖出來。那時候司徒硫便起了先滅陳御史之口的心思。
借陳御史之死打擊張修,借張修劍指林如海,皆是硫親王府的一貫手法。其實跟榨取司徒巖的最后利用價值是一個思路。這些連環毒計原本都設計縝密,走一看十。誰知榮國府那個紈绔突然之間仿佛賈代善重生一般,接連破壞了司徒硫好幾個看似天衣無縫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