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敬走出班列道“啟奏皇上,臣以為從其他地方征調武將前往江南,一來旅途耽擱;二來別地武將并不熟悉江南風土人情、地形地貌,需要重新適應;三來江南最是需要安穩的時候,宜有人主持大局。臣以為江南巡撫錢益年大人攔截叛賊有功,又得江南官員和百姓愛戴,可先暫代總督一職。”
這話簡直像在朝堂上丟了一顆炮仗。反對和附議的聲音此起彼伏。
自本朝立國以來,文武官員涇渭分明,賈敬這樣的出身想入兵部,也得科第入仕;文官領兵,也只有北狄入侵那段特殊時期,北疆部分地方官組織過反抗。賈敬此舉不是替文官搶武將職位開道了么
但是于文官而言,能有文職官員去任武將高官自然是支持的多。
文武官員之間有壁壘,其實剛開始賈敬并不同意賈赦這個應對。但是站在賈赦的角度,覺得階級流動本來就更利于社會發展,錢益年出任兩江總督并無不妥。最重要的是,錢益年和寧榮二府絕無關系,舉薦他不會引人忌憚。
但是有了林如海和錢益年攔截王家船隊的合作,實際上錢益年已經不可能被其他皇子拉攏。太子是正統,只要江南勢力不落入別人手里,于寧榮二府而言便是好結果。
這個時候依舊是兵部左侍郎牛繼宗道“啟奏皇上,臣以為京營節度使之言不妥。錢大人雖然清正廉明、才能出眾,但到底是文人,帶兵打仗并非錢大人所擅長。”
賈敬立刻反駁了“牛侍郎此言差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否領兵豈能以出身論。錢大人這次帶著三千綠營軍攔截叛黨出逃,其敏銳的洞察力,把握戰機的能力皆表現出一個優秀將領當有的品質。本朝用人,向來賢能者居之。錢大人清正廉明視為賢;兵貴神速視為能,別說由他暫代兩江總督,就是由他出任他也擔得。牛大人作為兵部侍郎,應當為朝廷擇賢才,豈能囿于門戶之見。”
喲,就你賈敬長了嘴,就你賈敬會說,就你調子高,沒有門戶之見。滿朝文武誰敢說自己沒門戶之見啊,那當初李宜山斗張修的時候不惜逼死人是為了什么文人之間尚且講門戶,文武之間講怎么了
但是這些道理滿朝文武心里明白,朝堂上不能說啊。
而且不囿于門戶這話宋安太愛聽了,迫不及待的道“臣附議”
“臣附議”
別看文官內部也斗得你死我活的,但此刻出奇的一致,幾乎滿朝文臣附議;至于武將么,不想讓此職落在石光珠頭上的也盡皆附議。
致和帝眼皮微抬,看了一眼賈敬。
這不囿于門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太難了。致和帝登基這么多年,見慣了文武百官明爭暗斗。但是真正能打破這四個字的,致和帝甚至一下子回憶不起來。
這話致和帝愛聽啊,若是按常理,賈敬應當支持平安州出身或者京營出身的武將,但是臣子權勢太大,致和帝用著便不放心了。而賈敬推舉這寧榮二府皆無交情的文官,那是一片公心吶,為君的哪個不愛臣子公大于私呢
“眾卿以為如何”致和帝問。
蘇丞相道“臣覺得此法甚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