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硫便是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也是無權干涉大理寺辦案的。
所謂刑不上大夫,便是作為竊國大案的嫌疑人,周駿譽和宋安也都沒有被用刑,也不必跪著聽審,兩人一樣被賜坐之后,大理寺卿顏濟滄親自主審,刑部和都察院各派人協審。
顏濟滄拍了驚堂木之后,開始問審“工部尚書宋安,經查戶部數年來,曾多次分撥大批款項用于修整河工,打造兵器等,但工部接了款項,卻并未完成相應工程,可有此事”
宋安道“回大人,并無此事。”
顏濟滄又問“那為何工部存儲的憑證里,有工部接到撥款的憑證存檔且戶部也存有工部申請這筆款項的申請文書。”
宋安依舊是前后口供一致“回大人,致和二十九年,開封至洛陽段河堤需要加固,工部申請加固河堤、修整河道經費五百萬兩,戶部駁回,總共撥銀八十九萬兩,因申請和實際撥付差距巨大,臣特地將實際撥付的憑證拓印一份,現已提交給大人。
另有幾筆申請皆是同樣情況,致和三十年,因要打造兵器用于更換各地軍中折損兵器,工部曾申請款項四百八十萬兩,實際批準一百二十九萬兩,臣亦留有拓本”
這些話其實不光顏濟滄問過不止一次,刑部、都察院也都顛來倒去的問過,但宋安如數家珍,每次回答都相同,并無矛盾之處,甚至一個數據都沒錯過。
問過宋安,顏濟滄又道“戶部尚書周駿譽,經查,戶部撥款到工部的數額與工部實際接受數額差距巨大。按工部尚書的說辭,這些款項并未撥付,可有此事”
周駿譽道“回大人,絕無此事”
略頓一下,周駿譽接著道“雖然這些年因皇上體恤百姓,從不加賦,因而財政吃緊,但作為戶部尚書,本官深知百姓乃是朝廷的基石。而工部雖然申請款項巨大,但這些款項都是用于國計民生,本官不敢大意。便是精打細算,,也向來是緊著工部所需款項先行撥付。就是今年查抄硫親王府、甄家、王家等,銀錢剛入庫,本官又是最先批準的工部請款。誰知宋安竟不將這些百姓血汗錢用到實處,與本官何干”
嘖嘖,這話說得一片為國為民之心,若非林如海知道周駿譽是什么樣的人,險些都要被打動了。
顏濟滄又問“那為何宋尚書所留憑證拓本上,戶部撥款金額與宋尚書所言一致,而且憑證上也有周尚書畫押和戶部印章。”
周駿譽道“戶部和工部時常有文書往來,若是宋安有心貪污巨額公款,必然早有準備,安知他那些拓本不是宋安提前偽造好,便是為了應對東窗事發為何宋安拿得出拓本卻拿不出原件”
宋安秉性正直,聽了周駿譽的污蔑,駁斥道“一派胡言工部所有憑證自有專人保管,本官作為一部尚書,豈會明知故犯,私藏憑證。至于為何原始憑證不見了,顏大人,本官申請徹查。總之本官人正不怕影子斜,此事一日不真相大白,本官一日不出大理寺大牢”
正在這時,作為證人的林如海道“顏大人,其實戶部撥款到各部院,各部院接收賬款的憑證皆有數份。因而關于戶部到底撥了多少款到工部,不但工部有存檔,戶部也有。本官命人徹夜查找戶部留存,總共五筆對不上數額的撥款,其中四份的原始憑證戶部與工部現存憑證一致。但是有一份,戶部存檔卻與宋尚書的拓本金額一致。”
宋安聽了此言,眼神一亮。
本來大理寺官員到宋府抓人的時候,宋安是無愧于心,底氣十足的。但是三司各有官員找自己問詢過后,宋安已經推測出工部留底憑證也被人做了手腳了。想到周駿譽的背后勢力,宋安甚至心中感嘆自己恐將含冤莫白之際,林如海這話簡直給了宋安一線生機。
而周駿譽則是心中狐疑。當初他倉促之間抹平舊賬,但是并未留下那么多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