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的劉彥宗在遼金宋交替之際,算得上一人物。在遼為留守判官、簽書樞密院事,就是南京道留守的第二副手,兼樞密院的副官。降金之后則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院事,加侍中,隨完顏宗翰【粘沒喝】等攻打北宋,多有畫策。
但如今這個時空里,他注定是取不得這般大的成就了。蓋因為陸齊的朝堂上的勛臣故舊早就占據了大多數的要害官位,那里好有他這等的降官發揮能力的余地?
或許他的能力不比宗澤、聞煥章弱,可那又如何,陸皇帝不可能換下老朋友,提拔他這新人。
劉彥宗也明白自己投效陸齊,端的不會有投降女真來的前途廣大。因為前者本就施行的有一套自我的制度,統治燕云十六州毫無阻礙。而女真人制度落后,只放到草原上且有不足,更休說攻取漢地之后了,文化上的落后便決定了阿骨打在面對燕云大地的時候,只能全面推行漢家制度。這般情況下他這樣有能耐有在燕云有影響力的人物,前途不要太光明了。
然而時局所致,女真人敗了,阿骨打大軍慘敗于析津府,哦,現在已經是燕京城了,大金國顯赫耀眼的名字上兀自被遮上了一層黑紗,那后者的一切便就無須去多想了。劉彥宗不想看到家族覆滅,他便只能抓緊時機,以取得大功勞,好討來陸皇帝的歡心。
韓企先也是如此想的。
故而,看到甕城城門被破,劉彥宗面上如何不會顯出歡喜,站起身,忙下令著:“擂鼓助威,快快擂鼓助威!”
一聲令下,頓時響應,士兵敲響了戰鼓,聲震長空。而城外的漢軍也頓時響起了吶喊,直若山呼海嘯一般。大群的軍兵如若潮水一樣向著城門內涌去。
箭矢仿佛雨滴一樣落在城頭,耶律松山手中本就無多少軍士,現下甕城一破,大批的漢兒軍涌入甕城中,舉著弓箭就對著城頭攢射不已。那幾乎是眨眼間的,甕城上的守軍便紛紛向后逃竄去。
劉彥宗見此,面露喜色,快拿下眼前這兒,平定薊州城,早早的向析津,不,是燕京城報喜。他這心頭兀的也能松下一口氣來。
這樣想著,喊殺聲不斷的傳過來,聽了片刻,知道大局已定,劉彥宗嘆著:“那耶律松山,聽說素來忠勇,可惜此人卻是契丹余孽,怕是不能見上一面了。”憑劉彥宗對耶律大石的認知,后者是斷不會舉刀自盡,但耶律松山,還有那耶律鐵哥二將,恐就見不到生面了。
這城墻一破,整個薊州城就會被大軍碾平,他們兩人也只能去死。對于那二將,劉彥宗有些惋惜。
二人的名聲不錯,體恤部下,卻又嚴肅軍紀,忠于朝廷,故而到現下地步了兀自死斗,皆頗是有些能耐的,可惜啊,各為其主。
“劉相公,那耶律松山但凡不戰死,必能被押至相公面前,怎的就見不到?”劉彥宗身邊有一漢軍武將說著。
劉彥宗搖頭道:“大石林牙能文能武,度量寬宏,極得手下人心。麾下耶律松山、耶律鐵哥、蕭斡里剌、蕭剌阿不、耶律術薛等人,都頗有干才。……只可惜,這些人性情所致,怕是多不能歸降新朝的。”其中又以耶律松山與耶律鐵哥最烈。
周圍聽了,雖是半信半疑,卻也不加言語。
就這時,甕城內的城門也被打破了。那城上城下雖還有人在拚死頑抗,但如何擋得住潮水一樣涌入的漢兵,雖然一時中喊殺震天,戰斗激烈,卻就像夜間閃亮的美麗煙花,不可久持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洶涌波濤般沖來的漢兒軍仿佛永遠也殺之不絕,殺之不盡,城內的抵抗之力日漸消弱。
“不許退!頂住,給我沖上去,頂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