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趁著月考還沒開始,紀時抓緊時間趕化學的進度,他利用返校的第一個晚自習寫完了假期發的第一套卷子,正確率大概有70,他現在只能保證已經復習過的內容的正確率,其他內容就全靠運氣了。
畢竟到了高三,幾乎所有的試卷題型都偏綜合性,講究融會貫通,光掌握單一的知識點遠遠不夠。
這也恰恰是他的弱點所在。
紀時嘆了口氣,卻并覺得不沮喪,或許他重生回來的時間節點有些遲了,從高二或者高一開始復習會更好。
但高三這畢竟是距離高考最近的年份,唯有高三才能賦予他這種獨特的緊張感被書山題海所壓制,被可以逆轉的未來所誘惑,這就是高三。
這一天,紀時睡得很早,不過卻難得有些失眠,他對著床頭的舊窗簾發了好一會呆,數了幾百只羊,才慢悠悠地睡了,卻睡得并不太安穩。
畢竟明天就要考試了。
曾泰然這次月考被分在33號考場,和紀時在同一層樓上,考試鈴響,紀時都在考場里坐了一會了,才看到他背著斜挎包在走廊上狂奔的身影。
昨天曾泰然才和他吐槽過這場是老驢監考,今天居然就敢遲到,紀時不得不佩服對方的勇氣。
在紀時他們這個考場的監考老師是個中年女老師,看臉挺眼熟,好像是別的班的物理老師,不過紀時上學的時候都沒把其他班的老師認全,更別提過了十多年再回來。
第一場考語文,總分160分,作文就占了70分。
雖然高考文理都有附加分,但按z中月考的一貫風格,理科生和文科生考的語數外三套試卷都一模一樣,附加的40分不另外出題,都靠學生平時積累。
卷子發下來之后,紀時從按試卷的順序從前往后做,不過做題之前他特意先掃了一眼默寫題,有論語,有離騷,杜甫的登高,里面有一句紀時不太熟悉,不太像課本上的內容,紀時打算過會再琢磨琢磨。
第一題是判斷加點字注音,考了哄這個字的第一聲,包括哄笑、哄動、起哄和哄抬這幾個字,還有著和露這些常用的多音字,紀時只能靠著平時在課堂上的積累去答。
最近他偶爾也會看看央視的新聞,這些詞他平時都不太注意,但是一旦刻意去看節目的話,就會發現出現的頻率還挺高的。
不管怎么說,央視的主持人念錯的可能性都很低。
第二題考的是錯別字,對此紀時表示,在數學物理已然進入天書模式的高三,語文考試的內容依然和小學沒有什么區別。
遺憾的是,即使是注音、錯別字和語病這種簡單的題型,紀時也沒有十足的把握。
就三個字,憑感覺
復習語文的時候,紀時也向班里的學霸討教過語文的學習方法,學霸只給了他輕飄飄的這三個字。
很玄學,很說不準。
紀時覺得比較麻煩的是文言文,蘇省還比較愛考文言文斷句和翻譯,不過他們平時做的模擬題和真題里的文言文難度倒還算適中,一般愛用唐宋以后的散文,唐宋八大家的,明清的,因為文風相對質樸好懂,不會讓人看到考卷就臥槽這啥玩意兒。
他們那年高考的數學就差不多是這樣,當時紀時的考場在z中附屬的初中,考場里有人考著考著就哭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