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已經是四月二十了,天氣開始熱了起來。
今日是幼菫的十四歲生辰。如果不是在孝期,十四歲是要行及笄禮的。
張媽媽還是按及笄禮的流程給幼菫走了一遍。幼菫換上了件豆青色長袖深衣,配月白色漳緞羅裙,挽了個流蘇髻,依次插上銀制的發笄、發簪、釵笄,手上又套了個精致小巧的銀鐲子,這番打扮下來,更添了幾分少女的婀娜飄逸。
晌午時二夫人身邊的劉媽媽過來了,帶了二夫人送幼菫的生辰禮一支赤金纏枝梅花金簪,一支鳳尾金釵。
二夫人還托劉媽媽帶來四百兩的銀票,說是祥和齋上月不到一個月便凈賺了兩千兩,二夫人分祥和齋兩成的股份給幼菫。
如今祥和齋的點心已經風靡京城了,誰家有個宴請,桌上若是擺出祥和齋的點心,是極有面子的,宴會檔次一下子就提高了不少。
幼菫把銀票匣子推給劉媽媽,“劉媽媽替我多謝二舅母,只是幼菫不能接受。”
劉媽媽道,“來時夫人說,表小姐只管拿著,祥和齋要想做得久遠,以后還是要靠表小姐和青枝姑娘呢。”說著劉媽媽又拿了張五十兩的銀票給青枝,“這是夫人給青枝姑娘的。”
青枝大大方方地接了,“媽媽替我謝過二夫人。”
幼菫只覺得二夫人缺錢,才從點心鋪子入手幫她,卻沒想到她如此大方。幼菫道,“就算沒有股份,我也自會幫著二舅母。這四百兩我且收下,當做日用足夠用很久了。還請媽媽轉達,股份的事情舅母莫要再提了。”
吃了齋飯后,劉媽媽便回了。
幼菫回房間看書,看的是一本孫子算經。
著名的“雞兔同籠”就是在這本書上提出的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
答曰:雉二十三,兔一十二。
術曰:上置三十五頭,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減多,再命之,上三除下三,上五除下五,下有一除上一,下有二除上二,即得。又術曰:上置頭,下置足,半其足,以頭除足,以足除頭,即得。
幼菫覺得還是第二種算法比較簡單易懂,就是讓所有的雞和兔都抬起兩只腳,剩下的24只腳便都是兔子的,每只兔子此時站著兩只腳,得出兔子12只,再得出雞23只。
幼菫又用解方程的方法把這道題給解了一遍,解方程幾乎不用那般繞腦子,找等量關系列等式解方程便是。
還有一道“物不知數”其實就是“余數定理”: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答曰:二十三。
古人的智慧真是讓人嘆服。余數定理在現代都是很難的題目了。
還有一本書九章算術,幼菫已經讀完。版本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沒有經過后世千余年的修訂和增補,有一些概念和理論已初見雛形卻未曾深入。不過這些理論已經讓幼菫很驚訝,就像圓形面積的算法和“勾股定理”,這本書上已有初步的闡述。
幼菫拿著支毛筆勾勾畫畫,做著上面一道道的題目,對比分析著這些定理和后世的相通之處及不足,有種高中做數學題的感覺。幼菫上學的時候數學就學得很好,數學總能給她極大的滿足感,還曾在奧賽中得過獎。
這時青枝進來,見桌上幼菫的稿紙,道,“小姐又在畫符呢”
幼菫狂翻白眼,擰著青枝耳朵恨恨道,“這是你家小姐我自創的數字符號,不是鬼畫符”
青枝討饒,“小姐饒了奴婢吧,奴婢不說了。小五還在外面等著呢,說是老太爺請小姐去草廬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