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闔家團圓。
周和音是被北屋的和弦聲驚喜而醒的。
租客一家姓朱,朱家女兒十七八的樣子,彈的一手好聽的吉他,和弦是最近很火的一首歌。
一曲練習完,周和音趴在南樓的北窗上給o的人鼓掌。
朱家女兒尋聲抬頭來,看房東女兒在上頭,青澀地朝她笑笑算作回應。
周和音由衷地贊美,“好好聽。起床氣都被你治愈了。”
“對不起,吵醒你了。”
周和音搖搖頭,外頭已經九點了,是她懶睡了。她再問小妹,“歌名是什么,我最近刷視頻老聽到,但是不知道名字。”
“致你。”
周和音用手機音樂軟件搜索出來,一人在樓上,一人在天井里,隔空放著那首原曲,
其中詞中一句,周和音很喜歡
若想念是凋謝的云,
乘著風也飄向你。
那頭朱太太看到周小姐很和煦地和自家女兒聊天,很歡喜,也問候周小姐,你媽媽在家吧
在的。周和音要朱太太不要客套,喊她小音就可以了。
朱太太鄉下兄弟送了兩只鴨子來,吃不下也養不住,這才想借花送佛給房東太太的。
說鄉下河塘里散養的鴨子,燒啤酒鴨最好不過了。
邵春芳噢喲,怪朱太太實在太客氣了,盛情難卻只能收下。
她也剛買完菜,只不過沒買鴨子,買了只雞,準備燒栗子雞的。
今天難得茶館沒開張,晚上也沒接宴席,全體員工休息一天。朱太太送的那只鴨子扎著兩只腳盤在那里,還不住地拉屎呢,嘎嘎亂叫。
周學采在一陣鴨子叫中,朝春芳知會什么。
母女倆都沒聽太清,周學采不免再講一遍“我說,你再去買點菜,晚上請客。”
“請誰啊”
主張的人卻言他,只說燒鴨子,就不準燒雞,燒雞就不準動鴨子。
想想再補一句,“把老萬一家也喊過來吧。”
周和音還只以為爸爸要請萬師傅和師娘。
媽媽喊她,木頭鬼
“沒聽你爸說的是也喊過來,萬師傅是陪客,主賓不是人家”
周和音今天過生日。二十來年一向如此,因為過節,她生日的氛圍相對減少了些。反正有吃有喝,上大學后,她也一向愛晚上祭過月亮后,出去和朋友聚聚。
所以家里很少再給她準備蛋糕什么的了。
今年也是。除了她手里在吃的雞蛋,父母沒有額外的生日儀式給她。
周和音把半個雞蛋全塞到嘴里,吞得都快噎死了,媽媽拿燕麥奶給她順。好不容易順過來了,她悄聲問媽媽,“是請傅雨旸的意思嘛,媽媽”
“不然這大過節的還能請誰”
“你爸爸呀,”邵春芳比女兒聲音還小一些,“嘴比那鴨子還硬。實情啊,他閨女一點忌諱都不準犯”
老話里,喜宴上,不作興出現雞鴨鵝這些的。上不了臺面不說,重樣了還容易犯忌諱。
“什么忌諱啊”周和音哪里曉得這些俗禮。
“雞同鴨講唄。”兩口子過日子豈不是最忌諱雞同鴨講。
周和音明白過來,比吃了十萬噸糖都甜。連忙上樓去給傅雨旸打電話,“你們早不跟我說,他這頭分公司料理停當了,他回b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