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較于朱熹等人的口誅筆伐,包括他們在文人士子之間描繪的完美理想世界來,朝堂官員就如同是吃力不討好的罪人一樣,還是無罪也要有三分的那種。
回首看看那些武將立國、文臣治國的各朝各代,便不難發現,隨著當代立國的那些功臣勛貴一個個去世,隨著嶄新的帝國開始進入繁盛時期后,歷史的車輪便會漸漸的轉向由文臣當國的時代,而嶄新的帝國在經過了欣欣向榮、盛世太平后,也會在這個時候
開始漸漸的由盛轉衰。
其中是否是因為文臣之功,顯然不能輕易的下此結論,但文臣理想化的治國安邦、抗擊外敵之策,總是很難與現實達成默契,所以便會形成自欺欺人似的聯遼抗金、聯金抗蒙這樣的事情。
究其原因,其實會發現,此中的奧妙很簡單,無非就是文人書生的意氣用事,圣賢書的君子之德桎梏了他們的靈活變通也好、陰險狡詐也罷,總之在該有的靈活國策上,文臣總是會失去他們筆下的寫意與隨心,變的處處被動,往往是拆著東墻補著西墻,而后眼睜睜的看著江山社稷繼續衰落,直至滅亡。
“實踐出真知”盧彥倫喃喃的念著葉青脫口而出的真理,目光有些明亮,帶著難以置信的驚詫道“你小子現在越來越有朝中大臣的模樣兒了,竟然隨口便能夠說出如此讓人深思的話語。”
“難得盧老您能如此夸贊我啊。”葉青哈哈的笑著道“那您打算什么時候離開揚州呢”
斜風細雨樓一同吃飯時,盧彥倫向葉青表達了
離開揚州的意思,在他看來,如今的揚州有蕭貞就足夠了,而自己又不想聽從葉青的意思,留在越來越繁華的揚州養老,所以自然是要離開臨安,前往另外一個還能夠讓他產生一些興趣的城池。
“過了元日吧,這些時日老夫再梳理一番揚州城,該交代的再交代一番,總之,不能給你小子留下遺憾才是。”盧彥倫再次繼續往前行,一邊向葉青敘說著揚州外城的種種優劣,跟各種他頗為得意的規劃。
“那您想好了去哪里嗎我好著手給您安排”趁著盧彥倫講述的間隙,葉青跟在盧彥倫的身后,開始往回走。
“無外乎京兆府跟濟南府兩府,就看你的意思了,以你之見,哪里對你往后更為有用一些或者是開封府”盧彥倫最后一句的語氣,帶著一絲的試探性。
即便是如今,朝廷并沒有對已經被收復的開封府表現出興趣來,但不代表如今葉青,就能夠有權利
輕易去染指開封府的一切。
所以寧可看著開封府變成一座荒城、廢城,但在這個階段,開封府就如同是一條專門給葉青畫的紅線一樣,碰都不能碰。
看著皺眉思索的葉青,盧彥倫像是被勾起了好奇心,感興趣的問道“你小子不會真的對開封府有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