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跟金人議和的后果有多嚴重史彌遠在濟南府對辛棄疾步步緊逼,韓侂胄在蘭州府,對虞允文是不依不饒,這個時候你如果主動議和,朝廷會如何看待此件事兒史彌遠、韓侂胄二人,豈不是手里就更有了攻訐你的把柄甚至會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在濟南府、蘭州府趁機奪權如此一來,你還如何在朝堂之上立足,如何在北地眼下的大好局面,我們豈不是都要葬送于此了”葉衡說道最后,甚至有些氣急敗壞道“跟金人議和,是你自作主張,朝廷并不知曉此事”
葉青依然是輕松從容,但笑容的背后,卻是隱藏著一絲旁人難以察覺的憂慮,看著氣急敗壞的葉衡,道“葉伯伯,這場戰事我們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再打下去,輸的必然是我們。何況。”葉青伸手制止了葉衡再次打斷他話語的沖動,繼續說道“這一次我的目的本來就是跟鐵木真瓜分夏國,如今目的已經達到了,跟金人的戰事也就沒有必要在消耗下去了。而且遼國已亡,我們跟金人再這樣打下去,到時候只會讓鐵木真坐收漁翁之利。”
“即便是如此,你也不應該主動議和啊這可是關乎著你在朝堂之上的聲譽,跟在北地官員心中的威嚴。”葉衡有些怒其不爭的拍著桌面說道。
當然,他壓根兒就沒有想過,一向沒有人看得起,只有葉青把其視為強敵的蒙古人,竟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拿下了當年欺壓宋廷的遼國。
“遼國跟我大宋向來有仇怨,雖然自朝廷南渡以后,不曾再發生沖突,但你搭救遼國公主一事兒,你你這是引火上身啊。史彌遠、韓侂胄等人,一個個都在眼巴巴的看著,就等著你的把柄落在他們手里,如今你救了遼國那公主,他們又豈會放過你
趙師夔昨日已經到達京兆府了,你所說的劉克師,到現在還沒有進入關山,你打算怎么辦”葉衡說著說著就話鋒突然一轉,說到了京兆府的事情上。
“因為朱熹的關系,所以戶部尚書鄭清之,才會給北地放糧,但如今糧食已經用完了,就連當初我私下里命人悄悄存儲的糧食等物,在這一戰中都已經消耗的一粒不剩了。山東路連著四年的水災,于今年剛剛有所好轉,但今年的收成,堪堪夠百姓自給自足,哪里還有糧食給我們史彌遠在北上濟南府之前,就已經斷了供給北地的糧食,就算是淮南路,如今也實在是無法籌集到更多的糧食來馳援我們。”
“夏國大半疆域被我們所奪,我們兵力不足的問題便被無限放大,看看外面我們現在還剩下多少兵力又哪里能夠有新的兵力補充蘭州、興慶、西平三個重城,如今西平、興慶兩城外面都是蒙古人,他們駐守的兵員,哪怕是一個我都不能動,生怕因此而給了蒙古人可趁之機。蘭州還有韓侂胄虎視眈眈,濟南府有史彌遠覬覦已久。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眼下,我們能夠維持住現在的局面,就已經是萬分艱難了,跟金人再打下去,有弊無利,只會讓蒙古人坐收漁利。”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葉衡只看到了葉青主動議和后,會留下諸多的把柄給史彌遠、韓侂胄二人,卻沒有發現,其實如今的北地,在連續的消耗之中,已經把這兩年暗中積攢的那點兒家底,都已經消耗殆盡了。
當然,站在葉衡的角度,或者是其他官員的角度,自然是不希望眼下占據主動、上風的局勢,被金人重新奪回那股氣勢。
所以眼下的局勢,若是不考慮北地的薄弱家底兒,以及背后史彌遠、韓侂胄的暗中阻撓,那么跟金人在此時議和,確實是顯得很可惜,等同于把大好的機會拱手讓給了金人。
可葉青其實比誰都清楚,眼下的局勢對于他來說則是越來越不利,若是不及時止損,再繼續跟金人在黃河岸邊無止境的消耗下去,大把大把的兵力葬送進黃河,那么不出兩年的時間,等鐵木真回過頭來后,他跟金人都要遭殃。
戰爭如同賭徒的心理一樣,不管是輸是贏,總想著最后一把,這是最后一把了,但最終,所有的財富都會葬送在這最后一把上。
賭輸了想要靠最后一把撈回來,賭贏了,想要靠最后一把收手,但最終都是欲望戰勝了理智,結果必然是輸的一敗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