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一武臺案就查了兩年,算什么高材”
玉照自老太妃來了,儼然一副有外祖母萬事足的模樣,外祖母在身旁的日子,叫她跟時候一般,什么煩惱消失了。
老太妃接了皇室宗親高門勛貴的帖子,細細篩選,打算帶她赴宴,總是提前見見皇室的這人,也免日后一的認識,相處起來未免無措。
皇室宗親,子嗣眾多,可陛下親近的一脈,先帝的子嗣,卻也沒。
這便是皇權的殘酷狠決之處,雖說生來是皇子公主尊貴無比,卻也是能平安順遂的。
即使活到了成年,隨著而來的兄弟鬩墻,柄權相爭,一路荊棘伴著血雨腥風。
先帝成年的子女共有二十三位,男女倒是平均的很,十一位皇子,十二位公主,可如今仍有名望的過寥寥人,一半入了黃土。
還有被圈禁在府里終生踏出一步,或是直接派去守了皇陵的。
如今留在京城的親王,一是陛下同胞兄長梁王,這位如今可以忽略計,因為已經病重辭了官,甚少見人。
這第二位便是陛下長兄,先帝長子,魯王。
魯王生母原先是先帝淑妃,入宮的早,早年倒是有分薄寵,過后來據傳人老珠黃,年見先帝一面。
魯王年歲最長,又是勤勤懇懇喜歡出風頭的,比起如今風流在外的梁王,這位魯王在眾位天潢貴胄中倒是頗受尊敬。
剩下一位便是輩分最長,先帝同輩分的老晉王,上次的封后詔便是他宣傳的。
自本朝起始,藩王便沒了養兵之權,倒是封地頗為富庶,因此愿意就藩的親王甚多,畢竟在京城中各是皇親國戚,回了自己藩地各是土皇帝。
也有像安王一般的,自己藩地愿意待著的,就樂意往京城跑,在他看來京城才是最富庶繁華之所,去封地做土皇帝,吃好穿好,就連姑娘也比京城的差太遠,沒甚意思。
至于公主、長公主、大長公主,則是多了。
奪嫡這門風險的事兒,公主參的少,活下來的自然也多。
玉照入了宮便是皇后,到了這份上倒是無須她像伺候各種姑子般日日提心吊膽,便是遇到了最尊貴的位大長公主,也是她們需行國禮。
人數太多,玉照先行將名號對應年紀記了下來,這公主有在封地常年回京的,有的隨著夫君外任的,日后她相處的機會恐怕也多。
如今需她重點記著認真對待的,也只長留京城的兩位公主。
華太后長女,重華長公主。
另一位圣上唯一在世的皇姑,興平大長公主。
老太妃便早早接了位輩分高的老皇姑,興平大長公主的請帖,正是興平大長公主家重孫的滿月宴。
既是興平大長公主親自遞的帖子,玉照自然避掉。
京城高門女眷自幼參加各府筵席,自然熟識一干人,可玉照卻在京城長大,這群人她許多認識。
則日只怕是群天潢貴胄,各威嚴,玉照這般年歲的姑娘,誰能怕
若是日露了怯,難免叫人看輕了去。
老太妃好容易在院子里瞧見玉照,連忙教她“日你若是膽怯,便少說話,記住多說多錯,少說少笑倒是叫旁人高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