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彬笑了笑,接過這人手里的羊皮紙,隨意點頭∶"好啊,有計劃的話,肯定帶你們回家。巧了,明年開春就有機會。
唯一知道內情的引娘笑了。
紀彬果然沉得住氣,若是他主動提出,讓這幾位當他的向導跟翻譯,那必然會被獅子大張口。反而現在這種情況要好的多,主動權在紀彬手里。
這不是紀彬求他們,而是他們求紀彬,甚至還把地圖拿過來了。
不知不自覺中,出海的很多事情都已經準備妥帖。
唯獨就差汴京那邊同意。
而圣人也在開小會。
這小會的內容,就是南軍國能不能派船只出海。這話半點不提海禁的事,但又全都是海禁的問題。
反對的人當然說南軍國地大物博,根本不需要外來的東西。
同意的人則講,外面番邦小國甚多,應該讓南軍國船只過去彰顯神威,讓萬邦來朝。
不管哪個想法,都沒說到圣人心坎上。但此時還要耐著性子引導。
圣人心里早就有主意,只是看著他們吵而已。
快了。
等紀彬過來就快了。
那個主意多,而且明白他在想什么的,有他并肩作戰,必然能把此事辦成。
圣人對海禁的想法只有一個。
那便是開放海禁,那就能讓百姓多條路子。
如今江浙那邊,明顯的人口增多,地窄人稠,若是再不給點海上的活路,到時候飯不夠吃,必然會勾結番邦。
這是肯定的。
按照紀彬的話來說,那就是因為地方小,人多,工作崗位也不夠。所以很多人就想要其他法子。
圣人覺得這東西堵不如疏,反正都要私下交易,不如官府建立合法渠道,既給了自家百姓活路,還能讓對方臣服。
海邊也能更安穩一點,圣人所想的無非是邊民安居樂業,南軍國迎來興盛。為了這個目標,海禁當然要廢除。這就是圣人的想法。
汴京朝臣們吵吵嚷嚷中,紀彬終于到了汴京。
其實也才十二月初七而已,不到三天時間,他真的又到了汴京。無論經過多少次,汴京百姓還是絕對不可思議。船上的傳教士更是覺得不敢置信。
不愧是南軍國,不愧是中央之國。果然厲害。
他們國家要是有這樣的船只,那就不會受人欺負了吧。可惜了,這樣厲害的船只他們根本沒有。
傳教士們只能對著南軍國的船只流口水,為什么他們這塊土地上什么都有,有沉甸甸的谷穗,有各種礦產,還有那么多人才。
以他們南軍國的話來說,這就是人杰地靈
這個想法一出,兩個傳教士下意識點頭。沒錯,南軍國真的是人杰地靈
特別是這個紀先生,腦子不知道怎么長的,太厲害了
紀彬此時卻只有一個想法,圣人的小會開得怎么樣,也不知道出海的事談成了沒有。他這邊都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朝廷的允準文書,便是那個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