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新軍的編制在五千人,張韻并沒有一次性的招募到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燧發槍和火藥的產量,另一方面還是要顧慮到主和派給趙擴壓力。
雖然遠離臨安,但皇城司的人基本每月都會前來與張韻溝通一番,順便帶來一些廣南西路的情報。
對于趙擴的如此安排,張韻心中有些感激,畢竟大樹底下好乘涼,若是自己再干不出成績來,就真的是白來一趟了。
“娘子,收拾東西,我們去旅游!”剛剛回到后院,張韻便迫不及待的大喊起來。
對于旅游一詞,趙敏當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靜江府這地方,雖然山清水秀,但與喧鬧的臨安城比起來,那可是大巫見小巫。
趙敏千里迢迢的跟隨自己來此,張韻心中總有些虧欠。
因此,此番去橫山寨,張韻并沒有打算獨自前往。
橫山寨,位于大宋版圖的西南!
老趙家在失去北面半壁江山之后,與金國隔江而治。
由于江浙一帶盛產的絲綢、茶葉等是運抵渭河流域之后經河西走廊出口西域的。
但現在這條傳統的絲綢之路,因金國的阻隔而被裁斷了,這些商品迫切需要一條新的流通渠道。
另一方面,為了抵御金國的入侵,重整軍備需要大量的戰馬。
而中原王朝的戰馬向來仰賴于西北,但自從金人占據黃河以后,戰馬來源被中斷,而不得不轉向西南購買。
史記,南宋朝廷每年要在橫山寨馬市購買戰馬1500匹至3500匹,加上民間的需求,橫山寨馬市每年馬匹的貿易量達40000匹之多。
如此之多的馬匹交易,大都來自西南的大理、自杞、羅殿、特磨道等番國。
而他們用馬匹與大宋交換茶葉、鹽巴、瓷器、銅器、書籍、絲綢等商品。
從地理位置上說,橫山寨靠近右江河邊,江南的商品經洞庭、湘水、靈渠,下漓江、郁江進入右江河道,船運到橫山寨。
而后從橫山寨渡河,經德保、靖西、那坡,云南的富寧、昆明到達大理。
最后再延伸到麗江,出緬甸、印度直到西亞,重新開辟了一條中國大西南的絲綢之路,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茶馬古道。
如此以來,橫山寨變成了貿易中心,商賈云集,興旺、繁榮成為西南有名的茶馬大集市。
其實,橫山寨在南宋不僅是一個茶馬大集市,還是一個文化中轉站。
據史書記載,大理“每賈人至橫山,多市史記、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本草、王叔和脈訣、千金方等書”。
可見橫山寨在南宋還是一個重要的書市,大宋先進文化思想,從橫山寨沿著茶馬古道這條文化走廊源源不絕地傳播到西南各地。
從地形上看,橫山寨的外城南北寬約四公里,東西長約五公里,是個方圓二十平方公里的小城。
其大致分為上寨、下寨和銀匠三個地方。所謂的銀匠屯,就是打造金銀首飾、鑄造錢幣工匠集中的社區。
而后世田東縣城所在地平馬鎮,就是當年橫山寨的馬匹交易場所。
平馬鎮所在的上法村就是鍛造馬掌、制造兵器的鐵匠集中的地方。
在張韻的記憶中,蒙古崛起后,大將烏蘭哈達受命率騎兵三千人和“蠻僰萬人”,繞道川黔,一路過關奪隘,兵鋒直指橫山寨。
南宋橫山寨守將向士璧、劉雄飛兩人率兵六萬,不屈服于強兵壓境,頑強地與蒙古軍激戰,終因敵不過強弓勁矢的敵人,一代名城被戰火夷為平地。
可就在橫山寨焚毀不久,一個和橫山寨相似的城鎮——平馬鎮又在廢墟旁崛起、繁榮,直至明、清兩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