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番話語直出,此時趙云、趙泉才不如回想起來,好像的確是那么回事。
雖然安定境內羌人小聚集的分散在各地生存,可卻相對溫和許多,與漢民相處融洽、和諧。
聯想起來,趙云悄然瞟向上首的傅燮,眼見其鎮定自若,沒有絲毫的情緒。
“難道安定境內羌人的穩定,其中大部是傅燮的功勞?”
思索而起,趙云越發覺得這可能性很高,畢竟史上的傅燮便深得羌人愛戴。
不等其詢問,傅燮和氣的說道:“趙軍侯,如若你信得過傅某,便將羌胡降眾留在安定。”
“某必定會在短時間內讓羌人歸心,不在排斥大漢的統治。”
“當然,你此次的戰功,傅某也會親自向車騎將軍稟告,屆時朝中也會如實嘉獎的。”
眼見傅燮主動承擔下這數萬羌胡俘虜的重擔,趙云也不在追究,故作思索一番,便答應了下來。
其中,既有對傅燮的信任,也有自身的打算。
此次接洽進行得極為順利,酒宴也在歡樂中而度過。
縣府外
趙泉緊跟上趙云,行到隱蔽的一處,緩緩問著:“阿云,你為何做主將數千羌胡俘虜交給他?”
“須知,這數千羌胡俘虜要是我軍押解到京兆尹,屆時朝中必然震動。”
“阿云,你到時也必定會受天子重視,說不定仕途也會由此一帆風順。”
“可如今將羌人留在安定,可想而知,就算傅燮如實稟告情況,可戰功也會大幅度縮減。”
“不知阿云為何要應承下來?”
隨著趙泉一番急切的詢問,趙云不由會心的笑了。
這才是為自己著想的族人啊,一生有此朋友,夫復何求?
不過,也正是由于在為其著想,此時看待事物卻是沒有從全局考慮,略顯片面。
隨即,趙云微笑著,解釋道:“阿泉,你想得太過簡單啊!”
“單說我軍如今深處安定,距離郿縣,至少數百里路途,外加沿途境內皆分布著羌胡。”
“我方軍力又不足,一旦傅燮不照應著,各地羌人聯合阻截,俘虜又發生暴動。”
“阿泉想想,憑借我軍現有實力,可否將俘虜安然押回郿縣?”
“最關鍵的,就算我軍一路順風,將俘虜押回,可也不見得一定會受重視!”
“畢竟,你我的出身限制了發展,朝中也無后臺,云應承傅燮,也未嘗沒有交好的心思。”
“傅燮無論在涼州還是朝中,都有一定的地位,有其為引路人,負責稟告戰功。”
“這可比靠你我自己打拼要好得多啊!”
一番話語落下,趙云也緩緩將此次利弊給分析而出。
聞言后,趙泉腦子不笨,思索一番便想通了,道:“阿云,明白了!”
接下來的時日里,趙云也接受傅燮邀請,駐軍安定,進行休整。
在突襲郁郅,大破羌人的消息傳出后,頓時轟動涼州,各地郡民紛紛對趙云之名進行傳頌著。
一戰,趙云在涼州逐漸闖出了一番名聲。
緊隨著,遭受羌胡壓迫的漢人卻是紛紛攜著敬仰趙云之名,前來相投!
······
轉眼間,七月以到,本就酷熱的盛夏卻是更為炎熱。
郿縣
此時,漢軍中卻是發生了一件大事,天子竟然以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領軍西征以來,毫無建樹為由。
將其撤職查辦,押解回京,聽候處置!
一時,漢軍上下頓時間人心惶惶,可謂是怨聲載道,軍心逐漸低迷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