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用賈元春介紹,太后早就知道了,她想問的也不是這個。
“既是王大人的外甥女,承慧鄉君當初入宮學的保薦人為何不是王夫人,而是德寧長公主呢他們兩府關系很好嗎”
賈元春“”您我問,我問誰啊
太后問到這里,又不能不答,她很想說,麻煩您去問問安國公世子吧,這事他比我清楚。
可安國公世子是太后的親外孫,親外孫干出這么出格的事,把朝野都轟動了兩次,太后不可能不知道。
既然知道,為什么還要問她
賈元春長了個心眼兒,并沒說太后知道的,而是道“臣自小進宮當差,對外面的事知之甚少。承慧鄉君在宮學讀書時,臣曾見過她一面,問起過保薦人的事。”
她裝模作樣地想了想,才道“承慧鄉君說,她和姨母到京之后才聽說宮學選拔贊善陪侍的標準提高了,為此姨母去舅舅家走動,舅母便帶著薛家表妹去給長公主請安,誰知竟入了長公主的眼。”
長公主喜歡漂亮女孩兒,一直想收個義女的事,京城無人不知。
太后看了賈元春一眼,從前只覺得這個丫頭細心勤勉,不成想還是個機靈通透會說話的。
“那位承慧鄉君容貌如何啊”太后又問,臉上終于有了點笑模樣,“長公主看人最是挑剔,能入了她的眼,想必這位鄉君定然是傾國傾城之貌了”
若非傾國傾城,怎么可能把衛持迷得神魂顛倒,不管不顧把人搶回家兩次。
賈元春算是明白了,太后繞來繞去估計是想見見薛寶兒,卻又尋不到名目。
想明白了也不敢直說,試探道“各花入各眼,臣覺著好,太后未必瞧得上。承慧鄉君如今是長公主的義女,便是太后您的外孫女,她得了鄉君的封號,合該進宮給太后請安。”
話遞到嘴邊,太后很是滿意“那就讓她來吧。這件事交你去辦,辦好了有賞。”
賈元春大喜,忙笑著應是。
這種事一般是由太后身邊的掌事女官去辦的,可她聽說那位掌事女官到了年紀,太后給了恩典準備將她放出宮去,留下的空缺可是很多人都惦記著呢。
論資排輩的話,輪不到賈元春。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太后把差事交給她來辦,意味著什么,不言自明。
賈元春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辦事去了。
于是,第二日早朝之后,太后就在慈寧宮見到了這位承慧鄉君和衛持。
兩人并肩走進來,男的高大英俊,女的嬌俏玲瓏,當真一對璧人,把暖閣都給照亮了。
衛持一進門就坐在太后身邊,中間隔了一個炕幾,有宮女搬來繡墩想將繡墩放在太后下手,卻被衛持攔住了。
他一指自己身邊,未語先笑“天兒太冷,你坐這兒吧,暖和。”
維護之意再明顯不過。
宮女有些遲疑,不由抬頭看太后,太后呵呵地笑,朝宮女擺擺手,宮女又把繡墩搬出去了。
薛寶兒只好坐在衛持身后的炕沿上,暖閣里火炕燒得暖烘烘的,很快驅散了凝在身上的寒氣,很是舒服。
有宮女端來茶水點心,衛持一邊陪太后閑聊,一邊吩咐宮女又搬了一個小炕桌進來,放在薛寶兒那邊,親手把茶水點心挪過去。
“我瞧著你早飯用得不多,餓了吧,快墊墊肚子。”他故意壓低聲音,卻足夠太后聽到,“慈寧宮的點心不是御膳房做的,味道淡不油膩,我從前很喜歡吃。你嘗嘗,是不是很好吃”
說著拿起一塊芙蓉糕先吃起來,邊吃邊對太后道“外祖母這里的點心最好吃,每次來都不重樣,每一樣味道都很好。”
太后都快讓他這個熱情勁兒給弄暈了,也忘了打量薛寶兒,也忘了要問薛寶兒的話,只是呵呵地笑“你愛吃,回頭讓小廚房多做點,給你帶回去。”
“多謝外祖母。”
賈元春聽了忙要轉去小廚房安排,余光卻瞥見薛寶兒對著幾碟子點心正發愁。
是了,慈寧宮待客的茶點都是擺設,沒有誰敢如衛持這般真的去吃,所以茶點的個頭兒有點大,用手拿著吃很不雅觀。
賈元春瞧在眼中,吩咐完小廚房,親自端了幾盤太后平時愛吃的小點心將原來的茶點換下,笑吟吟解釋道“上次小廚房得了世子爺的賞,可把廚娘們高興壞了,今兒聽說世子爺要來,特意做了您愛吃的備著呢。”
見薛寶兒果然吃了,衛持很是高興“都有賞”
賈元春忙謝賞。
太后不由又看了她一眼,笑著打趣道“瞧著你表妹來了,就用哀家的小廚房做人情人情給你做了,還有賞,吃虧的還不是哀家。”
賈元春就湊趣兒般地跪下給太后磕一個頭“臣替表妹謝太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