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陰沉,在這四月底有點反常
西秀渡,本來是個無人的野渡。如今卻是成了一個熱鬧的地方,因為這里現在是楚地和蜀中的邊境。
嚴格來說,現在它是兩州土司的地盤和蜀中的邊境。想必作為楚地的統治者,朗州大都督周行逢不會有疑義。因為,兩州土司地盤他管不了,蜀中更不會理會周行逢,所以,周行逢更希望這個地方成為一個緩沖帶。
蜀國建立后,這里離著楚地夷州和錦州都不超過百里,倒是成了楚地入蜀最重要的水道,也是蜀中順流楚地最好的地方。因為位置的重要性,大家寧愿它是荒蕪和沒有人涉入。可是因為這塊地盤自古就是蠻民所居,所以,這里自然建立了水寨,駐扎了常備的軍營。
上游自然就是蜀中的軍隊,下游不到兩里來地卻是憑著天險,兩州土司也特意的派了兩支蠻族在關隘,一支是土司本族的土蠻,一支卻是近年突起的苗蠻。
可能因為地形的特殊性,這個地方就是雙方派來士兵,也不會太多。實在是山路艱險,人跡罕至的原始山區。
現在西秀渡不但是個渡口,而且是個軍營水寨,還是個附近百里方圓最大的集市。附近幾十里的人,不管是蜀地的還是當天楚地的蠻民,都會到這里來趕場,慢慢的這里形成了一個挺大的集市。
這里周邊居住的,據說都是當天被苗蠻趕出楚地的侗蠻,因為不斷的受到苗蠻的欺壓,許多的侗蠻都躲在山里不敢出來。雖然自古以來,大家都是喝烏龍江的水長大,但是區別可就大了。他們平時都過得很苦,卻是在蜀中邊境找到了自己居住的地盤。
蜀中黔州刺史平白得到許多民眾,還是很高興的,自然把這個地方管了起來。雖然說地盤有點偏遠,但是和蜀道難的險境相比,更是增加了蜀國的安全性。
黔州刺史隨便派些邊軍,也不用太多的人,帶一些精良的裝備,還是能懾服蠻民的。果然自從蜀國在這里設立了軍營之后,苗蠻也不敢明目張膽的過來,所以逐漸的也有一些侗蠻走出山里。
因為逐漸的穩定了下來,一些膽大的侗蠻便也力求突破,拿出一些獵物和藥材,趕到西秀渡這里來,交易自己需要的農產品和一些必備的食物,甚至一些山里難得的藥材。
吳敦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因為做人聰明跳脫,當初蜀國在這里建立軍寨的時候,他父親還是召集鄉民出過力。所以吳敦得到了一些實在的好處,那就是在西秀渡做了個小稅官。
也不知道自己祖輩什么時候遷來這里的,甚至吳敦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漢族人,雖然父祖一直聲稱是漢人,但是吳敦都多多少少有些懷疑。據說原來是中原南陽一帶的人,不過祖輩也沒有出什么人物,實在沒有什么好記載的,到了吳敦父祖手里,居然已經忘了出處。
他倒是真正圍著西秀渡軍寨轉身長大,也真正的見識了這些侗蠻慢慢從山里出來。說句心里話,吳敦還是很同情這些侗蠻人的。看到如今他們也有一些人,心里也有些安慰了,因為他們逐漸的敢在周邊的山間樹林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