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的年號更改十分頻繁隨意,有時一年都過去一半,突然說改就改,讓荀柔很為將來學習歷史的同學,灑一把同情眼淚。
連年不順,靈帝今年將建寧改元熹平,大概是想轉一轉運氣,但老天并沒給他面子,下半年日子相當精彩。
六月,被幽禁在云臺的竇太后死了,引發了一場關于葬禮的朝堂爭議,作為“造反”大將軍竇武的妹妹,竇太后本人卻是清白無暇,是桓帝親封的皇后,沒有什么過錯。
朝堂公卿想以皇后禮儀葬之,是項莊舞劍要為陳蕃、竇武平反。
宦官爭以貴人禮葬竇氏,也是默契在心絕不讓士人翻身。
皇帝左右看看,活了稀泥,封竇太后為桓思皇后、葬帝陵,卻對竇家定為惡逆。
七月,有人在朱雀闕上題字“天下大亂,曹節、王甫幽殺太后,公卿皆尸祿,不敢言。”1。
宦官讓司隸校尉劉猛追查,劉猛同情諸生,辦事不利,被免官入罪,改御史中丞段熲為司隸校尉。
段熲上任,立即大肆逮捕太學諸生千余人,惹得洛陽震動。
可惜這位曾威震羌氐的大將軍,就這樣失足權門,成了奸宦走狗幫兇,將在史冊留下不太光彩記錄。
十月,渤海王劉悝被誣陷謀反。皇帝并未相信,復詔為渤海王,但之后,宦官王甫向劉悝索賄不成,再次將之誣為大逆不道,司隸校尉段熲出面將之下獄,劉悝畏懼,全家自殺。
十一月,會稽人許生自稱“越王”聚眾造反,不久后被揚州刺史和丹陽太守擊破。
到最后一個月,鮮卑人終于也來湊了一把熱鬧,寇掠并州。
適時,鮮卑已接連數年入關寇掠,原本以為今年已盡不會來,不曾想,鮮卑雖然遲到,但并沒有缺席,依然擦線報到。
以上,如此精彩的半年時政,全部來自荀柔報道。
漢代雖然沒有新聞聯播,但時事傳播的速度一點不慢,每每有大事發生,諸荀就會聚集到二伯家激情討論、指點江山。
荀柔被親爹裹挾夾帶,作為吉祥物放置在現場,和其他小吉祥物一起,接受教育熏陶。
不過和其他全情投入的小吉祥物相比,荀柔是帶著吃瓜心態的。
他很難對朝堂上諸公為禮法的堅持,以及學生不好好念書,夜半亂涂亂畫的精神感動,至于渤海王,會稽人造反,更是遠在天邊,毫無感情。
唯有最后鮮卑入侵,稍微給他帶來點感慨,無力阻擋北方草原民族侵襲,向來是中原王朝沒落的標志,接下來的歷史階段,會帶來新一輪的民族融合。
所謂歐洲戰場,內戰打著打著就成了外戰分裂了;
種花家的戰場,外戰打著打著就成了內戰融合了。
總之,荀柔從西瓜吃到薯蕷,脆桃吃到紅棗,天氣轉寒,幾場薄雪之后,這一年到了除夕。
除夕終歲,其日當祭祖。
天色未曉,天上飄著雪花,一乘一乘精致馬車,駛過青石板道,在陰氏祠堂門口停下,從車上下來一個個衣著鮮麗的男女。
正旦祭祖乃是大事,縱使平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身的貴人,今日也不得不守時來到宗廟。
只是這些人中,許多神色昏昏,甚或帶著宿醉,下車時還不清醒,被冷風寒雪一凍,都連忙裹緊衣服。
男子忙不迭鉆入祠堂,屋里暖和,女子卻只能裹緊披風,在祠堂外的風雪里等候,由于天寒,不由得露出瑟縮之態。
荀采身處其中,一身青衫、一根銀簪,不改姝色,端莊優雅,自然顯得十分突出。
一位裹著羊裘的少女見她雖衣著樸素,卻氣度出眾,不由升起好奇,向身旁人打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