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飯后,荀柔接收到隔壁投來的滿意目光,終于綠燈驗證通過。
在大人們閑聊之際,陳群終于改變先前屏蔽狀態,煞有介事地同他寒暄,嚴肅問候家中親友,并問及念書的進度。發現荀柔念書進度,居然快過他后,小朋友的態度,又柔和了點,把自己讀書時的困惑處,拿出來討論。
荀柔路從無語、到緊張、到無奈、再到忍笑,實在沒想到未來三朝大佬,小時候居然是這樣的畫風。
就像干大事的人呢。
哈哈哈
離開陳家,他們前往長社鐘家,鐘家是二伯母的娘家,自然也和他家十分親近。
有“楷書鼻祖”之稱的鐘繇鐘元常如今還是個文藝青年,和他大侄子荀攸關系好,所以知道他這很正常。
但,居然還知道他小名叫阿善,這就不正常了。
大侄子怎么跟人聊他的
不是當面都叫小叔父的嗎
荀柔抬頭看看年紀老大,已經成年,友好遞糕給他的鐘繇,猶豫著要不要跳起來踢他膝蓋。
在很早以前,他曾經有個愿望,有朝日見到鐘繇,不管三七二十,先打他頓再說。
歷史記載,鐘繇是大侄子輩子最好的朋友,身家相托的那種,結果說好要記述荀公達畫策十二呢
十六年吶,整整十六年,他都有功夫生出個鐘會來,卻沒時間寫文章,讓他大侄子荀攸的奇謀畫策就此失傳。
當時他就決定,這種鴿子,該燉來吃掉
但他實在錯估了形勢,荀攸比他大十二歲,鐘繇比荀攸還大六歲,他還是小朋友,鐘繇居然已經那么大只了
和陳家樣,鐘家也拒絕投入袁家陣營,鐘繇的叔父鐘瑜,甚至委婉表示,何伯求先生天下名士,何必屈身袁氏之下,失足權門,不免可惜。
帶著何伯求先生兩戰兩敗,親爹大概也覺得不好意思,拿出了殺手锏,不是,是選擇了下個,絕對不會坑的目的地陽翟。
陽翟,是東漢潁川治所,相當于如今省會,是潁川著姓聚居之地。有潁川郭氏、杜氏,胡氏、辛氏、趙氏。
潁川郭氏和杜氏,都開有名聲在外的私學,廣收門徒,學生多時,甚至達到幾千人。
可以說,在陽翟天上隨便掉下個磚頭,砸到的十有八九不是名門,就是名門的學生
尤其是在洛陽太學日益沒落的如今,潁川名士群聚,私學林立,不止教授經義,也教授律令等經世致用的學問,更使人趨之若鶩。
這些學生不止有潁川本地人,還有自豫州其他郡、荊州、司隸三輔、青州、冀州等地慕名遠來,多也是名門子弟,姓氏響當當。
總之,相信到了陽翟,何伯求先生怎么都不會無功而返。
作者有話要說陳寔被冤枉這件事,前后還挺微妙的。他太學畢業回家后,當初推薦他入學的縣令招他為吏,他拒絕了,之后就出了被縣吏誣陷的事,他在獄中受刑,也沒提這位縣令,然后事完之后,寬大為懷是對楊吏,好像仍然和縣令沒關系,就很有意思。
另,本來想寫嚴肅點的,但不知怎么,荀家父子倆就自愿成為氣氛擔當了。
。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bb”,灌溉營養液102021040122:13:20
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