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頓了一下,咽下差點脫口而出的話,繼續道“影響水稻的生長。”
老者連連點頭,“就是這樣,那蟲子就跟虱子一樣,怎么都除不盡。”
姜云“稻飛虱是水稻最常見的蟲害了,而這稻飛虱最大的天敵便是蜘蛛”
聽著姜云介紹稻田里常見的蜘蛛樣貌,眾人認真思索起來,倒還真的想起曾在地里見到過,于是對姜云的話倒是信了兩分。
“那既然蜘蛛治蟲最好,你怎么養蛙不養蜘蛛”一人問道,眾人也有此疑惑。
姜云嘆了口氣,“因為我那地是新開的,地力不足,蛙的糞便能肥地。”
有人好奇道“新開的地拿來種水稻那你這一分地收成多少”
姜云不甚滿意道“不過四十多斤。”
眾人下意識安慰道“四十多斤啊,不錯了,新開的地能收這些不是,等等,多少一分地收四十多斤”
姜云眨著眼睛,真誠地望著他們,點了點頭。
眾人頓時覺得被潑了一盆冷水,剛才聽的有多上心,現在就有多傷心。
合著都是胡謅的啊。
一分地收四十多斤,這話也就小孩子敢編出來騙人了。但凡她說收了二十斤,他們說不定就信了。
眾人失望搖頭。
也就看在姜云態度良好,又是個孩子的份上,不然指定要指著對方的鼻子罵上一頓。
罷了罷了,就當聽個樂子了。
老者見場面一時難看,于是呵呵笑著轉移了話題,“呵呵,不說這個了,今年雖收成不算好,但好在有人上門收山菌,如今我們村每家每戶都多了一個固定的收入,日子倒是比往年好過了些。”
這話倒是引起了幾人共鳴,紛紛表示他們村也有人去收山菌。
倒是有幾個鎮上的人羨慕不已道“還是你們靠山吃山的好,像我們要想摘個山菌,還得走上幾里地,平日里柴火都不夠使,還得花錢買。”
“我們還羨慕你們呢,這鎮上這么熱鬧,便是擺個攤賣些瓜果菜蔬的都能得許多收成,哪像我們下個山得走上一兩個時辰。”
姜云深以為然,“我們早上天不亮就出發了。”
但她對眾人口中收山菌的事很感興趣,于是問道“去你們那收山菌的是姓姜嗎”
老者笑道“有姓姜的,也有姓沈的,不過帶頭的是個姓姜的后生,大伙兒都叫他姜四郎,長得俊俏不說嘴還甜。怎么,你們村不是他家收的嗎”
姜云靦腆一笑,沒說那是她四叔,只道“當然是啦,那姜四郎就是我同村的人。”
眾人一驚,頓時又熱烈了起來,紛紛問道“聽說他家有人會種香菇可是真的”
“那你們村來年是不是要家家戶戶種香菇了姜四郎還會繼續收我們的山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