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一個輪回。年輕時或有種種不忿,而今卻不再糾結于必要贏得功名。
武拂衣除了平時逗一逗胤禛,一般情況不會哪壺不開提哪壺。沒有多談科舉,而是就著蒲松齡擅長的寫故事聊了起來。
談話的氣氛不錯。
蒲松齡聊著聊著也談起了將來,像他這樣的年紀,沒能考到功名做官,還是希望能留下點實用的東西幫助百姓。
計劃要寫一本農書,再編撰一套藥方。
前者取名農桑經,后者就叫藥祟書,這些比聊齋志異更有實用價值。
武拂衣聽著蒲松齡的打算,表示非常支持,但也說了幾句實話。
將來,百姓們怕是只聽過聊齋志異,而少聞農書與藥方,誰叫后者的趣味性少了很多。
蒲松齡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其實,老朽寫了那些個志怪故事,這輩子也沒遇上一件真正的怪事。”
當下,聊天的興致上來了。
他笑問“不如,今天我說一個新故事,沒有在書里寫過的故事。兩位小少爺的膽子也不知道大不大,是否敢聽”
弘暉與弘昐都沒讀過聊齋志異,但也聽過這本書的名號。
聽到著書人愿意親自講故事,孩子們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齊齊點頭表示愿意聽。
蒲松齡摸著一把胡子,搖頭晃腦地將起來。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荒廟。四月的某個黃昏,忽然變了天,烏云密布,眼瞅就要下暴雨。
一隊人進了荒廟避雨。領隊檢查了寺廟角角落落,沒有發現異常情況。大伙放心地生活煮飯,席地而坐,在大殿內開始吃飯。”
等一下。
弘暉與弘昐反應過來了,這故事怎么聽得耳熟與眼下的場景不能說是一模一樣,但也是毫無區別了。
蒲松齡繼續著,“剛剛動筷子,寺廟門口傳來敲門聲。進來一位老者,老者自稱說書人。討了一口熱湯,就開始講起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荒廟”
一段故事被重復了一遍。
蒲松齡卻沒重復到底,“老者說著故事,雨勢越來越大,大到聽不清屋外的腳步聲。天色也越來越黑,窗外似乎黝黑一片。”
兩個孩子豎起耳朵,現在的雨聲噼里啪啦,確實聽不到腳步聲了。
悄悄瞄了一眼,窗戶外的天色也徹底黑了。屋外沒有火光,什么也看不清。真說不準外面是否潛伏了某種不知名的存在。
“突然傳來一陣拍門聲。”
蒲松齡的語調突然飄忽起來,“緊接著一個沙啞的聲音在門口響起,他問里面有人嗎”
此時,荒廟的大門真的被敲響了。
“砰砰砰”。
三下敲門聲又快又急。
緊隨其后,隔著大雨聽到不真切的男聲在外叫喊“里面有人嗎可以借宿一晚嗎”
大殿內,仿佛一陣陰風刮過。
蒲松齡之后的話被卡在喉嚨口,脖子僵硬地轉向大門方向。
他真的沒有幻聽嗎邪門了啊,難道是鬼故事說多了,終于遇上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