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嬤嬤當即在后頭倒吸了口氣,正要小聲提示元衿時,只見元衿邁開小短腿越過寧壽宮正殿高高的門檻,同時又奶聲奶氣地問了一遍。
“皇祖母孫女帶著佛經來了,我我能進來嗎”
元衿稚嫩的聲音在正殿里回蕩,甚至有丁點的回聲。
太后長居的寧壽宮前殿,乃是孝莊皇太后去世后,康熙為表對嫡母的孝心,下旨命內務府與工部在紫禁城東邊新建的。
正殿七進五開、氣勢恢宏,夏日全敞時,氣流通暢涼風陣陣,到了冬日,正殿、稍間、暖閣各部分見又會掛上厚厚的暖簾隔熱。
元衿隨意掃了眼,便知什么是“等級差異”。
如果紫禁城是一家五星級酒店,那寧壽宮正殿就是豪華總統套間,元衿那個百平方的小院就是標準間俗稱五星乞丐房。
過去,元衿都是自己住套間,再開六間“乞丐房”給保鏢和助理們住。
她想著,不禁微微嘆息。
本是小小一口氣,可天寒地凍下,白氣成霧從微張的小嘴里冒出,放大了這聲嘆息。
坐在正殿西稍間暖簾后用膳的太后,噗嗤一下笑出了聲。
不止是太后笑了,連太后身邊的嬤嬤也跟著在笑。
宮里的孩子早熟,人人來前都由嬤嬤、保姆們仔細教過規矩,一進二拜三問安,除了太后自己養在跟前的五阿哥,誰也不會多一個表情。
太后的印象里,五公主在普通的一進二拜三問安外,還會多個四害怕。
每回來都死死垂著頭,她只能瞧見半張慘白的小臉和一具瘦弱的身子。
好沒意思。
可今兒小小人兒抱著木盒、頂著兩個小發揪探頭探腦的樣子,就像是西稍間貼的那幅年畫上的小人跳下來了一般。
她軟軟糯糯喊上一聲,就讓寧壽宮這個寡婦院多了絲生氣。
做太后其實很無聊,老太太現在一瞧元衿虎頭虎腦,倒生出點后悔來。
早知道就讓她多來來了,小孩子說說笑笑的,自己能多點解悶的事情做。
太后與身邊嬤嬤說“烏仁哈沁,外頭冷,你把孩子抱進來吧。”
烏嬤嬤是太后入宮時從蒙古帶來的陪嫁丫鬟,是跟著太后時間最長的人。
她與太后年歲相仿,五十多歲的人抱一個八歲孩子,稍稍有些吃力。
元衿被她抱起后,往下沉了沉,趕緊分出只手拉住烏仁哈沁的衣襟,軟軟地喊了聲“嬤嬤”。
烏嬤嬤低頭,瞧見懷里的公主雖拽著她衣襟,卻還不忘緊緊抱著佛教的木匣,大眼睛下有兩道久病留下的陰影,長睫毛撲閃撲閃,可愛又可憐。
當即心化成了一汪水。
“公主,把這木盒交給奶嬤嬤就是,您抱緊奴才別摔著。”
元衿搖搖頭,“這佛教是皇祖母賞的,我不想讓他們拿。”
從正殿到西稍間路程短,說話間,烏嬤嬤已經抱著元衿到了太后跟前。
太后問“剛才嘆什么氣呢”
元衿道“過年皇祖母一定有許多事要忙,孫女以為自己來晚了,又與皇祖母錯過了。”
太后一哂,卻也想起自己的確許久沒正眼瞧過元衿了。
被這么一說,心中倒覺有些對不住她。
烏嬤嬤與太后相伴多年,亦仆亦友,她抱著元衿與太后打趣“格格,五公主真的和咱墻上貼的那年畫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