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拿定主意后,便去疏峰與皇太后請安。
太后只比康熙年長十三歲,他們之間情分在孝莊去世前不過爾爾,可這些年愛新覺羅的長輩一個接一個的去世,他便把一腔孝道都傾注在了太后這邊。
康熙一直覺得,他的嫡母不是難說話的人,過去十年只發過一回脾氣。
正這么想著,太后發脾氣的根源就從疏峰里沖了出來,攔腰抱住了康熙。
“皇阿瑪,您是來看元衿的嗎”
答案當然是否,但康熙看向元衿純凈的雙眸,遲遲說不出來。
連康熙身邊的太監梁九功他們幾個都在心里感嘆,五公主這小半年越來越活潑愛笑,小小軟軟的人兒一抿出小酒窩來,萬歲爺就忍不住彎下腰來哄她兩聲。
“是啊,元衿今天在上書房里學了什么”
元衿掰著手指給康熙數了起來,“女兒已經開始背論語了,太子哥哥還拿了本詩經給我,四姐姐說她來教我,可她也背的磕磕絆絆,我準備等三姐姐回書房再請教她。”
康熙本含笑聽著,直到聽見三公主時目光黯了黯。
“你三姐還要一陣才能回書房。”
“這樣啊那三姐姐是回宮了嗎我上次帶了蓮子去找她,宮女說她不在園子了。”
元衿說話時,手里還勾著一只風鈴,小姑娘自從搬來了暢春園就格外喜歡到處掛這東西,青銅制的風鈴外刻著藏文的箴言,康熙已經在太子和幾個阿哥那兒都見過這小玩意兒了。
康熙記憶里,太子在他的教導和期待下很早熟,十歲以后就不在宮里放任何玩具,卻任由元衿在他的書房門口掛了這個風鈴。
這小丫頭神的很,胤礽從不輕易夸兄弟姊妹,但這幾個月說了三次元衿最聰明伶俐。
他從元衿手里抽過風鈴,掛在拇指上隨手彈了一下。
風鈴跟著轉了兩圈,錚錚然一兩聲,讓身處初夏的人心頭劃過一絲涼意。
“她病了,回宮養病去了,養好了再回來。”
康熙不敢看元衿的眼睛和笑容,太干凈太清澈,沒有被俗世沾染。
“可園子里比宮里寬闊啊,我要是生病了就想在這里。”
“是嗎”
康熙想起元衿去年整個冬天都在養病,還有那通貴人和六公主害她摔傷后的那個年,太后說元衿傷好后日日都纏著胤祺要出去玩,應該是真的在屋里憋壞了。
元衿拉著風鈴搖晃康熙,“皇阿瑪,您讓三姐姐回來吧”
康熙把風鈴掛回元衿手上,“你在你太子哥哥的書房門口掛了個,怎么不給皇阿瑪送一個”
元衿愣了愣。
康熙拍拍她腦袋,“你去把這個掛清溪書屋門口去。”
元衿還在發愣,康熙推推她,還吩咐梁九功帶她去。
“找個有風的地方,讓公主親自掛,你們看著點。”
康熙起身,看著元衿懵懵懂懂地和梁九功出門,轉身去給太后請安。
太后正在和烏嬤嬤剝蓮子。
“皇額娘怎么自己動手了這東西硬的很,交給奴才們做就是了。”
太后笑著卻不停手,“這是胤祺和元衿劃船去撈的,哪能交給別人呢”
她讓康熙坐自己對面,并讓宮女給他上一盞清荷露。
“這是荷葉上的露珠水煮的藕粉,再加了去芯的蓮子,皇上也嘗一嘗。”
康熙取過吃了兩口,頗為意外。
太后是蒙古出身,吃食上偏好牛羊葷腥,很少有這樣清淡可口的甜點。
“是夏日了,皇額娘都用上這么清口的點心了。兒臣等下吩咐內務府早早給您備冰。”
“不用不用,沒這么熱,我和元衿一起住靠湖水榭那兒,晚上開半扇窗就有風過,再用點這些清心的點心,一點都不覺得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