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主的事,我是多嘴了。就是孩子哭的慘,我人老了,哎”
康熙輕笑了下,“兒臣都懂,朕再想想。”
恰在此時,疏峰外響起了愉快的腳步聲。
“五公主您回來了”
“是啊,皇祖母呢皇阿瑪走了嗎”
太后聽見這聲音,顧不得還紅著的眼圈,不由揚起頭期盼地朝外看去。
“是元衿回來了剛才去哪了”
元衿循著聲音跑了進來。
“皇祖母,我替皇阿瑪掛風鈴去了。”
“是嗎”太后看向康熙。
康熙解釋道“朕瞧太子、老四還有老五那里都有,就問她也要了一個。”
“那倒是好了,元衿挑的都是小風鈴,聲音清脆不吵鬧,就是拿來過夏的。”
元衿卻喊“不是,不是過夏。”
兩人齊齊看向元衿,她嘟著嘴解釋“我那天在神童的佛經里讀到一句佛偈,通身是口掛虛空,大漠東西南北風。有去無來人身滅,滴丁東了滴丁東。下面小注說,三十年來漠北歷災歷戰亡失百萬,僧侶無可為,只等風搖鈴動以悼亡失。我讀到的那天,有人到皇祖母面前送報,說有個姓佟的將軍戰死又歿了很多兵丁,我就跟著做了。”
康熙心頭一緊,他問元衿要來了那本帶佛偈的經書。
神童巴拜特穆爾把這句寫在了普渡十方的無量壽經之后,字跡依舊渾圓方正,訴說著佛家之人的慈悲無助。
“看來著巴拜特穆爾,確實一直在寺院里。”康熙把佛經還給元衿,刮了下她的鼻子,“我們元衿有慈悲心呢。”
“他悼念他的,我只悼念皇阿瑪這邊的,咱們都靠這些英勇的戰士了。”
康熙又是一笑,把元衿抱在膝上。
“你靠他們什么呀”
元衿小手撈了一顆剝好的蓮子,咔吧磕了下。
“靠他們安。邦定國,我能在皇祖母這兒日日磕蓮子放風箏和哥哥們玩”
她咬著蓮子嚷嚷“五哥哥最近給我找了個陀螺,我手上沒力氣,一點都抽不起來。他說他們練過弓箭的人才有大手勁。”
“那是自然,他們的騎射都是皇阿瑪親自盯著的,你知道誰最不努力嗎”
元衿搖搖頭。
康熙哼了聲告訴她“你四哥,就數你四哥最愛偷懶。”
“皇阿瑪,要不我以后也跟著他去,您都親自盯他們,就從來沒盯過我,您盯我,我肯定沒四哥會偷懶。”
她童言無忌,隨意提著要求。
康熙笑到扶額,正要答應,突然懷里的小人兒捂著嘴涌出淚來。
“怎么了”太后驚得跳起,從康熙手里把孫女兒搶了回來,“磕到了都說你在換牙,不能咬這些了。”
一時疏峰吵鬧了開,元衿被生蓮子磕沒了半顆乳牙,太后急著叫趙進壽去找太醫,把康熙完全撂在了一邊。
康熙本還想和太后說說在無逸齋附近建幾個新院落,讓那些新入書房的人居住,結果候了半個時辰,烏嬤嬤急匆匆來傳話說太后在哄公主睡覺,如果萬歲爺沒事可以早些回去。
梁九功陪著康熙走出疏峰時,唯唯諾諾地勸道“公主年紀小,太后疼的緊些也正常。”
康熙背著手慢慢走著,已近黃昏,風吹過暢春園朗闊的水面,他不出意外地聽到了叮叮當當的風鈴聲。
風吹鈴動以悼亡失。
胤礽真沒夸錯,元衿真真伶俐,每一句都在點子上。
亡失是為何,還不是為了保住萬里江山嗎
可這保衛的亡失的界限到底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