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喜歡《西廂記》的讀者或者觀眾,哪里在乎它反不反封建,只是覺得這部作品、觀看起來很過癮而已,他們也不在乎男女主的臉譜化,反而覺得張生的輕浮猥瑣很真實、接地氣,有代入感,換了他們是張生的話,當然也會和男主做相同的事情。
至于矯情又假正經的崔鶯鶯,那也擁有足夠的吸引力,因為作者那華美的文筆,將她的魅力完全呈現了出來,讓讀者怦然心動,而在表演的古典戲劇中,崔鶯鶯的演員肯定也是非常漂亮的,這也同樣已經足夠了。
所以說《西廂記》實際上真正面向的群體,是那些比較喜歡俗套狗血大圓滿劇情的人民群眾,像王德孚這種文藝青年,估計也就只能欣賞它里面的華麗文辭了,劇情、人物,都沒法入文藝青年們的臉。
魔都的媒體們,將王德孚創作《西廂記》背后的目的,編排成了讀者們喜聞樂見的“打臉”爽文橋段,打臉的對象,自然就是之前那些質疑王德孚古文素養的老牌派文人……
媒體們將這個故事編得有聲有色,甚至還直接將之前叫囂得最激烈的老派文人的名字都刊載了出來,倒是瞬間讓對方也名聲大噪了,只可惜是非常丟人的壞名聲,簡直就是被各種鞭尸。
而讀者們當然看得津津有味,王德孚的粉絲們當然也非常喜聞樂見,編排這些背后故事的報紙,銷量也節節攀升,可謂皆大歡喜!
有打臉的爽文故事,當然還不夠,這創作《西廂記》背后,怎么可以沒有那種更加讓人喜聞樂見的八卦緋聞呢?
尤其是對于王德孚這種“風流名士”來說,像《西廂記》這種經典之作,那里面的女主,必須得找個現實中的原型人物啊!
不得不承認,魔都的媒體們,真的是神通廣大,他們為了商業銷量,就算是不擇手段,也要挖掘到有爆點的新聞故事!
于是,梅小玉這個女孩被魔都的媒體們挖掘出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然后之前王德孚在某古典戲劇雜志上發表的隨筆,也被挖掘了出來,這一切的一切,頓時就變成了一條非常完美的故事線。
魔都的媒體們,其編故事的能力,在這之后展現得淋漓盡致!
最后得出的結論,當然是“風流名士”王德孚,為了博取自己的“新歡”新人花旦梅小玉的歡心,大筆一揮,以梅小玉本人為女主原型,創作了《西廂記》,目的當然是想要將梅小玉捧上位!
梅小玉因為魔都媒體們的這一通騷操作,頓時在魔都的媒體界聲名大噪,甚至名氣都要比她在蘇州時大了,不知道有多少花旦,都對這位運氣好到爆炸、得到話王大作家垂青的女孩,羨慕不已。
就連魔都的幾家大型劇院,都已經向梅小玉劇組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可以來魔都表演《西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