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三房,就兩個勞動力來分。
起初這樣分,大房和三房不太滿意,這不是又偏袒了老二家嗎?
打水和打柴能耗多少力氣?
不過老太太還當家,兩個媳婦也不敢說什么。
糧食的問題解決了,麥秸垛也不是大事。
麥秸垛拿來燒土灶,老太太的意思是按人頭數來分,這樣的話還是二房多。
蔣文英說:“芽芽確實不是老聶家的種,不用把她算在里頭。”
兩房的臉色好看多了,田淑珍心里還揣著剛才打孩子的感慨里,說:“就讓二房多分點。”
大房竇眉問:“媽,那你跟誰搭伙?”
話一出,田淑珍安安靜靜的坐著。
按照規矩,老人家應該跟老大一塊過日子,二房平時得老太太最多額外的照顧,所以跟老太太搭伙要不就是大房,或者是二房,跟三房沒有關系。
老太太沉聲說:“我還沒老到吃不了,走不動的地步,還擱我那屋里住,你們三房每人每個月給我糧食。”
老太太也是從媳婦輩過來的人,知道當媳婦心里的小九九,擱誰家久了都得出問題,還不如單過。
雖然分家,但還是住在各自的屋里,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兩個兒子就沒說什么。
剩下的也沒什么好分的,家里自留地和菜地一分,鍋碗瓢盆再一分,這個家也就劃拉干凈了。
既然老太太也要單住,兒子兒媳都不好搶唯一的灶房。
吃飯是大事,竇眉和田淑珍當場催促著丈夫趕緊把灶臺建起來
麥收之后,隊里要種生育期比較短的大豆,自留地的要種苞米,地瓜,雜豆等,聶大牛和聶三牛被媳婦催得緊,手頭上確實也一堆的活,當下就出了門去挑黃土。
夜里,二房沒人去看電影,全都在屋里。
他們家原本的灶臺是拿黃沙夯筑的黃土墻,頂上一層泥一層麥秸稈,從下往上一層層鋪蓋過去,再建的話就這么做。
再加上建個兩口鍋,一個湯罐的灶臺,得花不少力氣。
聶海生說:“媽,明兒我先上學,家里的灶臺先不動,放秋假時我回來再建。”
他是這一房的頂梁柱,建灶的事必須參與。
聶還生看向兩個弟弟。
“衛平,你和超勇得空就去挑黃土和泥。”
一向不夠高只能跪坐在長條凳上的芽芽問:“大哥,我呢,我呢。”
聶海生說:“你幫媽填柴火”
芽芽鄭重其事的點頭,填柴火是吧,她記著呢。
聶超勇問:“咱行嗎?要不多喊兩個人?”
村里誰家有事都是互相幫忙,保不齊下一回就該輪到自己了,平時他們家可沒少幫別人。
聶衛平說:“建灶臺,還是咱們自己來吧。”
麥收之后種豆子,自家還得顧著自家的自留地和菜地,現在請人來建灶房不好。
聶海生沉吟著,“就按衛平說的,咱們自己先干著。”
喜歡七零年代:天降福寶種田忙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七零年代:天降福寶種田忙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