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小豬仔,特別是剛斷奶,離開母豬的,更好飼養和長膘。”
“噢,還有呢?”
“要挑肯吃肯長的小豬,一看腦袋而看背,三看身子是看腿,看腦袋,好豬的嘴要寬而短,口叉深唇齊,眼睛大有神,耳廓要薄耳根要硬。”
“等等,等等。”芽芽喊。
說得興起的飼養員看到芽芽掏出幾張皺巴巴的紙,還有幾根自制筆。
大家目露贊賞,畢竟腦子耳朵只過一遍容易忘,回頭再讓人說,人家不肯干啊。
芽芽顯然想得更深,她帶了三張紙三根筆,分給認識字的聶海生和超勇,三人炯炯有神的看著飼養員。
飼養員砸吧了下嘴,想說點啥,又說不出啥,只能繼續往下叨叨。
“第二要看背,背要寬,皮要薄且有彈性,毛要稀疏而且有光澤。”
“第三要看身子,身子體長勻稱,腳深肚子大的都肯吃,臀寬,骨盆就發達。”
“第四看四肢,四肢寬大,豬的內臟就發達,比如鴨掌蹄的豬,就不能要。”
而且還有點不成文的說法,不能養尾巴梢帶扁的豬,扁尾巴豬上輩子欠了狼的債,注定是要被狼吃的。
逐漸能聽見外頭的熱鬧聲。
聶家三兄弟疊羅漢似的先把兩個女孩子送到墻頭上,再自己往上爬,豬一頭一頭的趕進來看得老清楚了。
按照飼養員的說法,大伙還真看重了幾頭好豬仔,而且他們還發現,大伙都注意挑那些大的,估摸覺得大的好養,他們中意的問津的人比較少。
居然有一只小豬是是五個踟,誰都說說這是五爪龍買回去會對家庭不吉利,沒人想選。
大伙覺得最好的是一只白毛豬,就是個頭特別的小。
誰都想把心儀的豬仔挑回家,又怕自家看中的也是別人家,茶余飯后一波又一波嘮嗑,全在悄悄打聽選好豬沒,看是不是跟自己的重了。
老聶家遇誰問了都是搖搖頭,連芽芽都是一臉篤定的告訴大家,他們家不挑的,要什么豬都可以啦。
老聶家的人都確定了要的豬仔,但是他們不說,有人來老太太耳提面命過,誰都不能朝外傳,不然那頭小豬被盯上了拿不到,過年就甭想吃豬肉。
不等挑豬,村里就出了好幾家吵架的,好幾家差點打起來。
葛天放一瞧不行啊,為了豬不能讓整個村子亂了套,連夜又想出來個法子。
為了公平起見,到時候就跟分豬肉一樣,把小豬仔裝在布袋里,大家抽到哪個號數就對應哪一只豬仔,抽到不好的只能怪祖墳沒有冒青煙,不能有怨恨。
那要是抽到不好的,比如之前那一只五只爪的豬,誰抽到不得哭死。
罵生產隊不好好挑豬的人多了去了。
葛家媳婦站在家門口跟人家對罵。
現在每一個生產隊都在大力倡導養豬,還真以為人家就把好豬全留給咱們石頭村呢,有那么大的面子嘛?
而且畜牧場有一百多里,什么豬趕回來都焉了,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