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著是大姨說話,易玉琴就不搭腔。
本來說好了兩家長輩見面吃飯,沒瞧見人家老聶家大伯三伯啥的都沒來么,這一家非要來熱鬧,沒眼力勁。
老易家對老聶家相當滿意。
人家雖然是農村戶口,但一家子都老有出息,禮數再一足還有什么好奢望的呢。
要擱七八年前,哪里有什么三進五銀的,男方送兩身新衣裳就成了。
三金是這幾年興起的時髦說法,老聶家也給置辦了。
“這訂婚飯得吃吧,打算什么時候辦”
易玉琴搶先一步,“我跟衛平商量過,訂婚飯就省了。”
“這都能省,不應該啊”易玉琴大姨不可思議的瞪圓樂眼睛問蔣文英,“你們家那么有錢,不該在訂婚飯上摳搜吧”
“什么摳搜,不辦好,那是我的意思”崔鎮長黑著臉說。
鎮上開春會議就提了,現在經濟好轉,以前走親戚走朋友,帶個兩塊錢的禮品就是厚禮,現在經濟好了,人情往來也多。
甭說普通老百姓,他自個小家,一年隨出去的人情就有一百多塊錢。
普通老百姓雖沒那么多,但一年到頭花在人情上多少有二三十塊。
這還不是一戶的人情債,是人均。
“都是瞎搞,縣城現在九萬多戶,按照沒戶每年支出一百來送禮人情,你數數一年得浪費多少錢。
那些錢干什么不好,去買拖拉機支援建設去,那都能買上三千多臺,好化肥能買兩萬多噸!干啥都比送來送去好。’
開春我就跟各大單位說了,相門戶吃訂婚飯,生孩子吃滿月飯,;老人過六十六,八十吃的年坎飯,上中專大學吃的離娘飯等等,沒必要就不弄。
我都那么說了,回頭自己親戚就弄個訂婚飯,讓其他人瞧見了背地里怎么編排?”
易玉琴大姨一家沒敢吱聲。
汪燦蓮和緩了下氣氛,笑著說:“老崔,還說呢,要遲到了。”
開春會議多,崔鎮長接下來還有幾個會議。
崔鎮長夫妻兩一走,屋里頭沒那么拘謹。
后輩們也不怎么插嘴,都是幾個當家的女人說話。
蔣文英跟著嘮嗑了一會越發覺得這親家母的親大姐嘴欠,夾槍帶棍奚落人的話不少,這不又開始挑衣服的刺。
“這料子得年輕人穿,上了年紀的人穿了不合適,還能換么,換了算了。”
今兒閨女定親,易媽特意穿得喜慶點,局促的拉了拉衣裳說:“隨便穿穿。”
“換啥”蔣文英看不過眼,嘴了一句,“你穿不上也不能說她穿著不好看啊,我瞅著就挺好。”
易媽有意讓話題翻篇,笑著對讓丈夫去切橙子。
易爸應了聲,起身就要去。
“哎!你也太聽你媳婦的話啦。”這一家當大姨又笑嘻嘻的開了腔。
眼看親家公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又要顧及媳婦的面子不能多說蔣文英直勾勾的瞅著那當大姨的:“那你也別閑著,去倒杯水啊”
她算是瞧出來了,這老娘們不是不會說話,純粹的就是心眼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