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班,顏素急匆匆下樓,要去見老師,不是領獎狀,而是聽告狀;沒有自豪感,只有內疚感。
想到這,顏素就郁悶,再次幻想:要是兒子是像周均益那樣的學霸,自己也就不用操心了。
回想以前,如果不是周均益為她免費補課,那時候,脫了那么多文化課,能突破會考獲得高考資格,對她來說都是奇跡。
因此,多年來,她對周均益的怨念因為那一次的見面全然冰釋,進而滋生出愧疚,感覺自己辜負了如此優秀的男子,辜負了他的一片心,就是因為自己的愚蠢和自卑。
可要命的是,她還不敢再面對他,有時腦子里還會不斷重復著曼楨對世鈞說的話:“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是的,真相大白得太遲,顏素的婚姻價值觀與瓊瑤不同,她不認為愛情大于天,高于一切,雖然她一直向往自由的戀愛,堅守自由的個性,但是她不能接受現今如兒戲一般的閃婚和閃離,亦不能接受婚姻中的背叛。
她認為一旦確立關系,(除非產生原則性品性問題,)就必須從一而終,必須像彼此的誓言一樣:無論貧窮、疾病、殘疾,都必定相守,直到死亡……
做人她秉承的原則也是: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這也不僅僅是因為自己信佛,而是他們顏家的家風,世代傳承下來的祖訓。
說到信佛,這源于顏素20多年前,發現自己愛上了周均益,卻再也尋不到他,萬念俱灰,就到廟里去出家。她傻乎乎跪在地上,要尋方丈,誠信誠意跪了一下午,虛空方丈才姍姍來遲,和顏悅色地告知:
“女施主,你想出家要去尼姑庵,這里都是和尚,不方便你修行。”
“師父,我出家是因為看破紅塵,不愿留戀凡塵俗世,只愿一心修佛,往生凈土……”顏素把自己看的幾本經書,搜腸刮肚說了一通,就想讓方丈為她剃度。
“哈哈哈,小施主善根深厚,不錯不錯,就是你塵緣未了,出家尚不是時候。更何況,修行大隱于市,小隱于野,你先參悟了這一條,再考慮看破紅塵吧!”
“是不是我參悟了,您就收我為徒?”
“嗯!好!我這里有本《無量壽經》,你可以回去先讀一下,不明白,再來找我。”
“阿彌陀佛,謝謝師父!”
就這樣,顏素與虛空老和尚成了忘年交,后來,她開始一系列相親,覺得很困惑,又去求助老法師,虛空就勸道:
“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必執著!百善孝為先,既是父母要求,就不要違背了……”
“滴滴——滴滴”一陣急促地汽車喇叭聲,又把神游的顏素拉回現實,她回頭對駕駛員笑笑,做了個:“抱歉”的口型和手勢。
怒氣沖沖的男駕駛員,突地表情僵在那里,也尷尬地回以微笑。
風風火火趕至學校,越過幾十個階梯,顏素乖乖站在辦公室門口,班主任還在教室布置任務,她是一位年輕的女老師,略微豐滿,稍稍淡妝,長發披肩,文質彬彬,但周身散發著一股傲氣。
顏素發現,越是學識淵博的人越低調,越謙遜,就好比滿壺水不響,半壺水叮當響。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漸廣,這個真理無數次被求證,又被無數次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