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后天里,總統是最后一個撤離華盛頓的。
泰坦尼克號沉沒時,船長與船一起沉入海底。
查士丁尼被憤怒的平民圍攻,打算棄城逃走的時候,他的皇后狄奧多拉對他說了“紫袍是最美的裹尸布”這句名言。
倫敦瘟疫的時候斯圖亞特王朝逃跑了,叛軍攻破潼關的時候唐明皇逃跑了,八國聯軍進北京城的時候慈禧帶著光緒皇帝跑了。
舍棄平民的政府終將也會被平民舍棄,崇禎皇帝雖然被自己的臣子給坑了,但他還是做到了君王死社稷,唐朝雖然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強悍的時期,不過思念明朝的華人更多,甚至遠勝于唐朝。
張巡守睢陽可以棄城逃走,這樣他就不用吃人肉了,歷史學家也就不用費勁討論他吃人肉守城符不符合道德的問題。
只是如此一來江淮將生靈涂炭,失去了南方的賦稅和糧食,唐軍官兵將無法支持平叛,唐帝國在安史之亂就結束了,沒有南唐李煜,也沒有五代十國,取而代之的是又一次“五胡亂華”。
對于文人墨客歌頌的唐明皇和楊貴妃“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愛情故事波莫娜毫無興趣,這只是一個遇到了中年危機的男人一次不顧倫理道德的出軌罷了,華清池更是滋養腐敗的地方。
其實安祿山的叛軍集團素質很爛,但唐官軍的素質更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武川軍鎮集團在邊疆的時候還能勵精圖治,到了中原之后就變得懶惰了,陰山之戰的那種精氣神沒有了。幽州軍則一直和突厥人、高句麗殘部打仗,他們的個人軍事能力要強于中原軍隊。不過他們沒有一個善于指揮和組織的領袖,最終才輸給了官兵。
只有當有指揮藝術的將軍遇上了素質過硬的士兵才能創造奇跡,張巡用六千人守住了睢陽,主要是因為那是個小城,接戰面積不大,叛軍有十幾萬大軍,可是這些人根本沒法全部派上去。
睡眠發生在大腦皮層,甚至到達中腦的一種抑制活動,是動物回復體力、保持健康必不可少的休息方式,張巡卻派人在晚上對叛軍大營進行騷擾,長時間的騷擾不僅讓人精神萎靡,并且也容易掉以輕心,連續十幾日的佯攻后他忽然發起真正的攻擊,叛軍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同時軍心也開始動搖了。
一直以來他們都是百戰百勝,乘勝追擊的士氣沒了之后戰爭就開始陷入膠著狀態,等一年之后敵我力量發生變化,張巡的使命已經完成了。
在明末清初也存在過類似的事情,那是順治初年,南明大將李定國率領20萬大軍圍攻廣東新會,那時北方已經是滿清掌權了,守將頑強地堅持了三個月,直到城里再也找不到糧食就開始吃人,城中百姓每家貢獻一個人作為“口糧”。
“感天動地”的一幕出現了,一對相繼喪夫的婆媳相依為命,清兵要殺婆婆,媳婦為了表示孝順爭著去死;一個女人的丈夫要被抓去了,她就哭著說“我丈夫還沒有兒子,如果他死了他們家就絕后了,還是把我殺了吧”,于是清兵把她吃掉后,把她的骸骨還給了她的丈夫;又比如一個讀書人被清兵看上了,準備讓他“為國捐軀”,他十歲的女兒跪在地上為父求情,清兵被感動了,把他們父女倆都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