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的作品除了小夜曲以外,《鱒魚》也很出名。
每年的11月到2月是鱒魚回游產卵的季節,但并不是所有的鱒魚都需要回游,茜茜公主吊的就是鱒魚,那條魚據說很大,她的力量根本釣不上來,弗朗茨剛好路過,于是就幫忙把那條魚給扯到了岸上。
根據麻瓜的法律,湖里的魚是不能釣的,但是波莫娜還是想辦法將它當成了自己的晚餐。
一條烤鱒魚配土豆,淋上檸檬汁后焦香、清香撲鼻,外焦里嫩,配上奧地利有名的甜酒,實在是太美味了!
西弗勒斯則對燉鹿肉情有獨鐘,雖然服務員竭力推薦他吃生的,但他還是吃了熟透的。
他們隔壁桌倒是吃的鹿肉,雪花狀的肉看起來非常誘人,不過有拉莫拉魚的例子在,她并沒有慫恿他。
奧地利的甜點甜到讓人懷疑人生,除了英國常見的巧克力蛙以外,車上還供應一種瑞士產的酒心巧克力球,只要咬開它就能聽到動聽的音樂,但它的銷量一直沒有巧克力蛙好。
有的時候小孩子們買巧克力蛙是為了收集巧克力蛙畫片,并不是真的想吃巧克力,而且比起聽世界名曲,他們更愛聽古怪姐妹這種符合潮流的音樂。
就連塞麗娜都被嫌落伍了何況是肖邦,其實那些現在認為的“高雅音樂”在作曲家的時代也是標新立異的,像約翰施特勞斯一樣活著就得到認可的音樂家并不多。
絕大多數人,比如巴赫要在死后很多年才被人理解和接受。
有些哲學家也是,蘇格拉底用他的死成就了西方思想的一個重要時刻,他活著的時候可討人厭了,死了才有人懷念起他來。
伏爾泰和盧梭的作品被認為是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他所寫的確實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東西,但是也有一些……法蘭西式的內容。
他要是真的去了解蠻族,去了解那些匈人、突厥人、蒙古人、韃靼人就會知道中國人有多么混蛋。
古代中國把他們的國家分裂了,吞并毀滅,然后將那些游牧民族驅趕到長城之外,蒙古除外,蒙古他們自己也打不贏,最后建立了元朝。
分裂的目的就是制造內訌,讓游牧民族自相殘殺,消耗他們的人口和國力,然后找準時機進攻。
至于北方的維京人則是因為人口遷徙問題,北方適合耕種的土地不多,更何況他們還實行長子繼承制,如果次子們不出去劫掠,那么就沒有食物可以吃了。
沒有了生存危機后,人的攻擊性也就沒那么強了,很多人都是小富即安,不需要大富大貴,更不想當什么偉大的英雄,活得那么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