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評點的鄉品關系到士人仕途的前景,為了得到一個好的鄉品,賄賂中正的現象并不少見。若是想迅速揚名,可以賄賂本郡的中正,把目前的五品提高到三品、二品。鄉品的定等,名義上按的是其人的學識、才能,等級一旦提升,聲價自也就隨著高了。
莘邇問道:“上策呢?”
說下策的時候,張龜放慢了語速,他聰穎機敏,趁此空當,已想到了上策的替換辦法。
他說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玄談、博識、書畫諸藝,皆非大道,玄談之精妙入微者,頂多算個立言;明公能臣,大王之股肱,不屑小道,理所當然。擅小道者,只能揚小名;明公務以德、功,可揚大名。”
三不朽之論出自《左傳》。莘邇熟讀此書,自知其出處,心道:“三不朽者,千年未有幾位。這個張龜,好高的一頂帽子給我,我可不敢受。”說道:“三不朽,非圣人不可為。君以此期我,如何敢當!”問道,“你說我務以德、功,可揚大名?”
“正是。”
“你說來聽聽我有何德、有何功?”
“龜聽說,旬日前,羊長史、嚴督將引唐兵、胡騎,獻首級於會水縣外,明公幘巾鶴氅,儀態悠閑,撫慰諸將。可有此事?”
“有。”
“龜又聽說,明公兵擊酒泉胡,侵略如火,氾太守勃然馳至,明公坐王節下,談笑屈之。可有此事?”
“有。”
“龜又聽說,張道將當堂頂撞明公,拂袖而去,明公端坐晏然,始終無怒色。可有此事?”
“有。”
“龜又聽說,月前明公召盧水胡的諸酋大來郡,晚上設宴,功曹史君獻寶,有一胡酋小率與明公同喜一刀,明公時醉酒,贈送與之;次日,此小率還刀,明公不受。可有此事?”
“有。”
“龜又聽說,傅公初到郡,有一高麗婢,貌美,明公數注目之,傅公因欲相贈,明公不取。可有此事?”
“有。”
張龜伏拜說道:“便服臨軍,顯明公之從容;折氾太守,顯明公之正氣;端坐晏然,足可見明公的雅量;送刀不悔,是明公守信;拒婢不取,明公不奪人愛。明公又有救龜之義舉。明公的聲名早就應該響徹國中了,之所以至今無聞者,是因為明公謙厚,未嘗炫耀②。”
從張龜問第一件事起,莘邇就心存疑惑了,這些事情大多發生在郡府或者外郡,張龜怎么得知的?聽他說到“未嘗炫耀”,便打斷問道:“我這幾件事,你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