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邇卸任武衛將軍之后,武衛將軍沒有再任命他人,現下的“輔國將軍府”,即原武衛將軍府,只不過換了個門匾而已。
向逵被莘邇舉為“玉門護軍”,留在了敦煌,目前他的近衛首領只剩下了魏述、魏咸父子。魏述、魏咸兩人從莘邇守營有功,也升了官,魏述得了個都尉銜,魏咸從散將遷至部曲督。
今日該到魏咸輪值。
魏咸二十多歲,個頭不低,長七尺八寸,雄壯強健,生得貴貌,額頭如燕,脖頸如虎。
他年少時,曾有相士驚嘆,說他是“萬里侯”的相貌。
魏咸家僅是個小縣豪強,當時聽了他這話,他一笑置之。
於今回看那相士之言,卻是有了半分靠譜。
部曲督乃是七品武官。
他這才跟莘邇了一年,就從白身躍遷至此,以他而下才二十五十六的年紀,可以說前途遠大,過個十年二十年的,多了不敢說,再往上升個三四品大約總是不成問題的。
“萬里侯”可能沒戲,但以三品官致仕,對魏家來說,已是了不起的榮譽了。
也正因了這份盼頭,魏咸值起勤來,一點不像他在戰場上那樣的驍果敢拼,處處謹慎細致。
張道將驅車到了將軍府外,下來陳述來意之后,在登記、收走佩劍、阻止張道將隨從入府等程序上,魏咸一絲不茍。
張道將嘴角含笑,沒有不耐煩的意思,哪怕他的佩劍只是做個樣子,劍鞘里實為木劍,然亦未做解釋,登記過后,取劍與之,吩咐隨從候在門外,凡魏咸所令,他一一照辦。
為何輔國將軍府的戒備這般森嚴?
倒非是因為張道將與莘邇有舊怨,此套程序是適用於任何來客的;亦非是出自莘邇的命令,而是羊髦、張龜在聽取了黃榮的建議后,強烈要求莘邇這么做的。
盡管本朝以今,不像前代,尚未有過行刺大臣的事,但要知,前代的定西國主中,可乃有一位是死於刺殺的。於今戰亂多年,隴地又武風熾盛,唐人的輕俠、胡人的亡命徒,絕不少見,在莘邇與門閥士族的矛盾日漸尖銳之情況下,他的安全問題,自然也就需要高度重視。
莘邇盡管不太贊成這么做,然而拗不過羊髦、張龜,亦只得“從善如流”了。
張道將入到府內,由吏員引路,來至聽事堂外。
吏員通報:“稟將軍,王國常侍張道將求見。”
張道將躬身於堂前。
很快,腳步聲傳入他的耳中。
響起了莘邇溫和的聲音:“常侍怎么來了?”
張道將下揖行禮,答道:“‘機務不可停廢,常行文案宜以三日為限’自列入考課,於日前對朝官、郡縣官進行了初次的考核。下官特來匯報考核結果。”
“這件事啊。”莘邇立在門口,略微側身,邀請張道將進堂,笑道,“常侍快請進來。”
張道將應諾。
堂中,兩人落座。
張道將直到這時,才抬起頭,正面看向莘邇。
莘邇於今主要領了三個職務,一個輔國將軍,一個督府左長史,一個王國侍郎,三個官職,品級不同,服飾也不同,因是,在督府上值時,莘邇著長史的官服,在輔國將軍府上值時,著三品的官服。至若王國侍郎,他只在上奏政事方面的議疏時才會穿其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