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是江左的宿將,現官居益州刺史。
此兩人,都是桓蒙伐蜀的堅定支持者。
周安須發花白,立於眾人的坐榻間,昂揚有熊虎之姿,他說道:“光復神州,此我輩日夜之望也!將軍的一片忠義之心,充塞胸臆,天地可鑒!我所以自巴東率軍而來荊州者,就是為了佐翼將軍,克成大事,先滅李氏,再進中原!安不才,敢請為將軍先鋒!”
程無忌雖貴為宗室,其人與桓蒙類似,有游俠之氣。
他的父親早年死於一場江左的內亂中,他那時年幼,不知詳情,后來長大,與殺父仇人的一個兒子交游密切,情誼篤好。一次,他與仇人之子相約出游,請其母為他們準備食物,而被其母告之,才知真相。他當時驚號慟哭,提刀就去殺仇人之子,然被那人逃掉。
再后來,於一次餞別的酒宴上,他碰到了殺父仇人的另一個兒子,滿座公卿、名士的情況下,他拔出刀來,當場就要殺之,只因被人阻止,才未成功。后因此事,他被彈劾,要被治謀殺之罪,好在天子念他孝心,又是宗室,許他繳錢代罪,這才得免。
南郡,是荊州的一個郡,離州治江陵很近。
桓蒙到任荊州刺史之后,與程無忌脾胃相投,兩人的私交甚佳。
桓蒙的伐蜀之謀,袁子喬是參與籌劃的人中,出力最大的,程無忌亦是主力。
程無忌坐姿筆直,年輕的臉上滿是振奮和進取,大聲說道:“袁羊所言,才是正理!
“你們說,不得旨意,不好用兵。可你們想過沒有?朝中諸公遠在建康,不在荊州,如何能知將軍可不可伐蜀?
“至於伐蜀會否失利,以我之見,必會功成!
“故安西將軍庾公,向以攻滅胡虜、收復蜀地為己任,也嘗數次攻打蜀地,并多獲克捷,周刺史時為庾公重將,不就曾在江陽大敗過李氏么?唯是庾公以為胡強蜀弱,因把用兵之重放在了北虜那邊,這才未能收獲伐蜀的全功!
“而下桓公改庾公方略,先蜀,然后擊胡,無忌愚見,此既是對庾公‘滅胡定蜀’的繼承,也是順應時勢而做的適當變化!
“方下三軍已集荊州,將士們的斗志高昂,定西亦積極響應,征虜所部將到秦州。這正是已到萬事俱備,我輩從桓公成就滅蜀大功的時候了!在這個時候,你們還猶豫不定,妄自出言,擾亂桓公軍心!將軍,再有敢言不可伐蜀者,請斬之!”
桓蒙溫和地笑道:“卿等皆我國朝秀士,今日暢所欲言,何至於此!”請了袁子喬、周安兩人回到榻上坐下,拈起案上的一封書信,笑與諸人說道,“和少的信,我再與卿等念一遍吧。”
展開信,他念誦道,“十四日諸問(各種消息)如昨。(據)云:西(安西將軍)有伐蜀意,復是大事。速送袍來。”念畢,笑語殷殷地說道,“這是和少的家信。他抄寫了一份,遣人送來我處。”示於諸人,贊嘆說道,“和少的書法,當真冠絕天下,寥寥二十余字,龍騰虎跳,覽之,我如覺有千軍萬馬在箋中!”
半句不提他自己對適才眾人的爭議是何態度,而“千軍萬馬”四字,卻使眾人盡知了他伐蜀的決心。
桓蒙的須髯根根如刺,稍透紅色,臉頰上長了七顆黑痣,列成北斗之形,略赤的磔毛、黑色的七星,映襯出他轉目之間,流露出的棱棱光彩,貌似儒雅的儀表,終是難掩雄烈。
……
把上一章重寫了一下,大家可以再看一看。
求月票、求推薦!
基本寫順,明天可以二更了!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