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邇問道:“佯攻此三縣?千里,你何意也?”
唐艾從榻上起來,步至地圖前,拿羽扇指向首陽、襄武、鄣縣三地的西南方向,越過洮水,至白龍江、岷山一帶,說道:“我軍留下部分兵馬在首陽這里牽制隴西郡的秦虜,然后選精銳的步卒數千,經此路線,翻越岷山,進入陰平郡,與龍驤將軍會師。明公,此策可否?”
“與鳴宗會師?會師之后呢?”
唐艾持羽扇胸前,徐徐說道:“不必等到會師以后,在出兵之前,明公就可檄召陰洛、張景威部亦潛入陰平郡。蒲獾孫或能料到陰洛、張景威會援救陰平,但他一定料不到明公會舍隴西不打,而選擇經由道路崎嶇難行的岷山,馳援陰平郡。此我之虛實,蒲獾孫不知也。
“當蒲獾孫部展開對陰平的攻勢之際,我內有龍驤將軍、北宮越之兵,西有我援陰平之兵,東有陰洛、張景威之兵,既已在兵力上形成了局部的優勢,又出其不意,兼且我軍占有陰平縣城這座城池的地利,三面俱攻,蒲獾孫敗之必矣。
“蒲獾孫部敗后,我此三部的兵馬便即合攏北上,由南邊進攻隴西郡,而留下牽制隴西郡秦虜的我之步騎,則於此同時,從西邊進攻隴西郡。秦虜雖據首陽、鄣、襄武三城之堅,然兩面遭到攻擊,不免‘顧此失彼’。只要我兩軍兩面的部隊配合得當,光復隴西亦指日可待矣!
“陰平、隴西兩郡已復,武都郡也就不難收回了。”
莘邇也從榻上下來,到至地圖的近處,細看唐艾所說的“越過洮水,至白龍江、岷山一帶”、“翻越岷山,進入陰平郡”這條路線。
單從地圖上的距離來看的話,這條路并不是很長,只有四百多里地,但其中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岷山的山區,且先后還要越過洮水、白龍江兩條大河,可以預見的到,路上的行軍定然會是十分的艱險,此為其一;如果采用唐艾的此策,那么能派的兵馬只能是步卒,此為其二。
只能遣派步卒倒不要緊,陰平、武都多山,不利騎兵進戰,根據軍報,蒲獾孫部也主要都是步兵,等這支部隊與麴球會師,與蒲獾孫部開戰的時候,在兵種上是不落下風的。
唯是這條行軍的路線實在太過艱難,看起來只有四百多里地,已經走過一次蜀道的莘邇卻知,真要走下來,恐怕里程得翻一番還不一定夠,并路上行軍的速度會較緩慢。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若用此策,那是否能夠及時的、在陰平縣失陷之前,趕到戰場呢?
除此以外,還有兩個問題。
一個是向導的問題。
即使是平原行軍,在陌生的地域尚且需有向導,何況山區行軍?向導更是必不可少。但莘邇帳下的將校們,多是隴州本地人,沒有人進過岷山,都不知曉道路,那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
一個是吐谷渾鮮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