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邇凝神細瞧,兩邊對射了多時,隴兵占著弩強的優勢,幾無傷亡,而秦軍的東西兩陣都有兵士中箭,且不是一兩個,只莘邇看到的,少說就有數十人;可是,秦軍的兩陣依舊堅穩。
如果說蘭寶掌部的任務,僅僅是“試虛實”,那此四百強弩手的任務,則有兩個。
一個,也是“試虛實”。
另一個,更為重要的,是“亂其陣腳”,或“誘其來攻”。
“亂其陣腳”者,陣腳,不是說陣有腳,此是個比喻,便如人之雙腳,腳是人的根基,雙腳不穩,人就站不穩,同樣的道理,所謂“陣腳”,說的就是陣型的根基。根基如果亂了,那么陣自然也就好破了。放到當下來講,便是倘若秦軍的兩陣,因為隴兵的弩射而出現亂局,比如士兵們為了躲避箭矢,離開自己被指定的作戰位置,那么秦陣肯定就會變得亂哄哄一團,即等於是“陣腳”亂了。毋庸多言,這種局面只要一出現,當然就是隴兵大舉進攻的時候。
“誘其來攻”者,四百弩手,唯有兩百甲士、盾牌護衛,如敵將急功短視,也許會以為有機可趁,很有可能便會遣兵來擊。如是出現這種情況,莘邇早就備下了出戰的部隊,不僅可以接回那四百弩手,而且還有把握將出陣來擊之敵消滅。可以想見,在親眼看到自己的戰友慘敗兩陣之中后,敵軍的士氣定然頓時衰落,而反過來,我軍的士氣必然登時高漲,這樣,便即可趁機全軍壓上,攻破敵陣無非是時間問題而已了。
在兵器沒有代差、雙方兵士的人數與戰力相差不大的背景下,兩軍列陣相戰,不是說彼此的主將一道軍令下達,敵我兵士便蜂擁而上,互相亂斗的,如果這樣打,一來,和民間斗毆就無甚區別了,二來,任是孫武再世,吳起重生,也斷然不敢保證能在此等的亂打一氣中獲取勝利。
說到底,戰場交鋒,比的是雙方士兵的斗志、比的是單兵素質,更比的是敵我將領對各自部曲的組織能力。試虛實、亂陣腳、誘其攻,就是莘邇在組織層面上,對呂明、姚桃部發起的試探和進攻。
兩次嘗試,都宣告失敗。
四百弓弩手的勁射,沒有能亂掉秦陣的陣腳,也沒有能誘出秦兵的進攻。
無可奈何,莘邇只得再次傳令,亦命他們還陣。
“看來,只有硬攻了。”
說話的是郭道慶。
莘邇打心底來說,是不愿意硬攻的。
硬攻,通常用在敵陣堅固的情況下,而敵陣堅固這種情況,就代表著敵軍軍紀嚴明,軍紀嚴明的部隊,戰斗力也就強大,硬攻的話,即使打贏,也只會是慘勝。
莘邇問唐艾等人:“卿等可有別的戰策?”
唐艾等皆無它法。
說起來,當夸一個人用兵如神時,往往會用“足智多謀”這個詞來形容,但事實上,在敵我對陣這種的狀況下,再多的謀略也無用處,大多時候,唯有憑真刀真槍,拼出勝負罷了。
卻有一人,昂然說道:“虜陣小堅,非死戰不能動之!末將敢請明公給兵百人,為明公陷其陣腳!”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