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下省之所掌,亦類江左,其職為侍從左右,切問近對,拾遺補缺,換言之,即顧問應對與規諫;此外,又有平尚書奏事之權,也就是可以監督尚書的奏議,或者給他們把關,也可以把尚書的奏議駁回,或連同原文一起送皇帝審批;另外,於各種禮儀環境中,其省之官員還有從侍君主、參贊威儀等等之責。
這個門下省,前身是秦的侍中,本只是君主手下的侍從機構,發展至今,權力已是逐漸擴大。
江左的門下共有門下、侍中、散騎三省。門下的官吏有侍中、給事黃門侍郎、通事舍人等,侍中的官吏有公車令、太醫令等,散騎的官吏有散騎常侍、散騎侍郎、給事中等。
莘邇在這次改制中,把三省合為了一高官吏用“侍中”之名。
江左門下省的侍中共有四員,莘邇認為按定西國中、朝中的現狀,不需要那么多的侍中,故此只定下了兩個員額,一個由陳蓀出任,另一個則委任給了黃榮。
與羊髦的出任內史令一樣,黃榮能得任此職,也是全靠莘邇如今的威權。別的不說,拿江左舉例,在江左朝中,侍中這個職務,早被北方的流寓貴族所壟斷了,南人輕易是得不到此任的。想那南人中著名的士族也有不少,以其等之族望,猶尚不得任此職,況乎黃榮這個寒士?要不是及早抱住了莘邇這個大腿,別說出任此職了,就算妄想,黃榮也不敢想他會能有今日!
門下省,也改了名字,改稱為黃門省。門下省的官員是君主的近侍顧問,“門下”的這個“門”,指的本就是“黃門”。黃門是對禁中大門的別稱,“凡禁門黃闥,故號黃門”。
……
尚書省,在三省之中,權力最大,朝中的大小政事悉歸其理,所謂“尚書制斷,眾卿奉成”。并隨著門閥之勢蓋過了皇權,根據政務需要和皇帝批準的原則,本朝遷鼎江左后,尚書臺另多了可以獨立頒下文書,指揮政務的大權。為有別於天子的詔令,此種文書被稱為“尚書苻”。
——卻是江左而下搞的這一套,“政務需要”、“皇帝批準”云云,明眼人一看即知,不過是皇權的裹羞布罷了。像那之前的大權臣王氏等,他們通過百官群臣向孤立無援、形同傀儡的皇帝提出這個要求,莫非皇帝還敢拒絕不成?不過這個制度,在黃榮等看來倒是不錯,因而,便把江左的這套“規制”拿了過來,也放入到了定西新設的這個“三省六部制”中。
三高官吏中,尚書臺的長吏尚書令,最是定西朝野焦點矚目的所在,何人可以出任?
莘邇把此職表給了麴爽。
麴爽原本大為驚喜,假模假樣地推辭了一番,隨之即欣然領受,卻沒開心兩天,忽然孫衍、羊髦、黃榮等人,包括張渾、陳蓀也署了名,一致請求左氏、令狐樂拜莘邇為“錄尚書事”。
何為“錄尚書事”?
此職始設於秦朝中期,乃是唯三公能夠出任,其職權無所不總,“錄”者,總錄朝端之意也。
亦即是說,在沒有“錄尚書事”的時候,尚書省的尚書令是省中的主官,但在有了“錄尚書事”后,尚書令就只能屈居於下,等若其之屬官了。
那么,錄尚書事這個職位的權力有多重,地位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