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拿江左舉例,江左的尚書省,上到尚書令、仆射,下到尚書郎、丞,論以出身,悉為貴族,但彼輩的出身雖好,考以實才,卻是大多無有,談玄說空,頭頭是道,辦理實務,通了九竅,乃至有的人,連公文都看不懂,“望白署空”罷了,尚書省整個的日常行政工作,實際是全靠那二百四五十個多由寒士充任的底層小吏,即“正令史”、“書令史”來運轉的。
莘邇對這種情況是深惡痛絕。
特別是日常的工作都由寒士們任勞任怨地去辦,結果寒士還被貴族們蔑稱為“小人”,動不動就“鞭杖肅督”,真是豈有此理。
國家的高級官吏如果都是這樣,還談何中興?談何光復中原?
因是,趁著改制的這個機會,莘邇把不中用的那些官吏全給淘汰了出去,留用於六部二十四司中的,則都是他精心挑選出來的。那些淘汰掉的官吏,倒也沒有把他們盡數免官,而是有的下放到了郡縣,試著鍛煉一下,有的著實是一無用處的,便扔到了史館、僧司這類的機構。
尚書省,亦給以改名,改稱為中臺。
……
簡而言之,現在定西朝中的行政之權,在三省六部制正式施行之后,已經是全部歸於其管了。
換言之,就是定西朝中現下的起草詔令、參與決策、管領政務等各項權力,便不再分散於各府,而是分由內史監張渾、內史令羊髦、侍中陳蓀、侍中黃榮、中臺令麴爽、中臺左仆射孫衍、中臺右仆射氾丹等數人統一掌領了。
在這數人之上,則是“錄尚書事”,或稱之為“錄中臺事”的莘邇。
從跟隨令狐逃難,到跟著令狐奉篡位,再到令狐奉死,令狐樂繼位,又到而下,盡管時間上看來是只用了短短的數年,然其中的艱難、危險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時至今日,莘邇終是從當年的跟班小臣,成為了定西的最大權臣。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桓蒙此時的這封來信,卻是被帶上了一些不同的色彩。
似可看成是,當此秦、魏、賀渾邪諸方胡族勢力混戰一團,北國再起戰火之際,一個充滿野心,望能執掌唐國朝權,以收回北地的江左唐臣后起,與一個剛剛掌握住定西朝政,同樣把目光落在關中、中原,以謀光復的隴地唐人權臣之間的一次適時接觸。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