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石蘭長相魁杰,對待自己人,卻素是和藹可親。
他語氣溫和的對龍無駒說道:“龍軍將,你說的不差,我臨出王庭前,可汗對我說,定西的莘幼著野心勃勃,此前已數次覬覦朔方,且為了爭奪朔方,還曾遣使去到盛樂,與拓跋倍斤約盟,料他這次是必不會放過秦軍攻魏,大軍在外的機會的,他是一定會派兵來打朔方。
“依咱們定下的戰略,潛伏漠中,斷其歸路的此任,就交給你吧!”
“潛伏漠中,斷其歸路”,此是溫石蘭、鞏鳳景等定下的那個“御敵戰略”中的一部分。
從定西到朔方,主要的道路其實只有一條,便是此前兩次定西兵進入朔方的那條路,越過原本的時空中,被后世名為騰格里沙漠的那片千里漠海,抵達至賀蘭山外,然后繞過賀蘭山,向北再穿越一片漠區,繼而向東渡過黃河,即入朔方境內。
溫石蘭等定下的整個的戰略計劃是:
首先,分兵一部,潛伏到賀蘭山北邊、黃河西邊的那片漠區中;其次,在定西兵渡河進入到朔方后,朔方的秦軍守兵佯敗,誘之深入,在此過程中,柔然騎兵不斷地騷擾定西兵;最后,溫石蘭親率柔然主力,與朔方秦軍合力,在由他選定的戰場上,與斷掉定西兵退路的伏兵配合,前后夾擊,和定西兵馬展開決戰。
這個方略很簡單,然卻把溫石蘭部相比於定西部隊的優勢發揮到了最大。
一個是,定西來打朔方,是要攻城的,定然不可能都是騎兵,必是會以步卒為主,反觀溫石蘭部,則多為輕騎,且因他們日常生活的環境惡劣,個個吃苦耐勞,善於機動作戰,他便可仗此,在秦軍佯敗的過程中,進則襲擾,退則撤入朔方境內的漠中,對定西兵進行一再的騷擾,以消耗其之士氣。
一個是,朔方三面臨黃河,那支伏兵的安排亦把這種地形給加以運用了起來。
設想一下,秦軍佯敗以后,定西軍本來士氣如虹,可卻在趁勝進戰之際,不時地遭到柔然輕騎來去如風地擾戰,士氣慢慢的被耗費干凈,而隨之,在終於抓住了秦軍、柔然騎兵的主力,待要決戰的關口,忽然其之后路被一支冒出來的敵軍阻斷,對於士氣而言,這定是雪上加霜。
此個方略如能按照制定的這樣施行,溫石蘭取勝的可能,的確很大。
至於潛伏漠中的任務,為何不給秦軍,而是要給龍無駒。
緣故有二。
一則,龍無駒是西域人,早年曾跟著商隊在定西、朔方、關中等地來往多次,熟悉朔方、定西間的地理情況。二來,此戰的意義太大,溫石蘭不能相信秦軍。
喜歡即鹿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即鹿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