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明公。把草場分給他們,讓他們用以放牧,這樣,不僅解決了他們變為編戶齊民后的生計問題,也能為我定西養出不少的戰馬,同時也還擊了拓跋倍斤,豈不一舉三得么?”
莘邇陷入思索,考慮了會兒,說道:“你說的有道理。”起身到左墻上掛著的朔方地圖前,察看地圖上西安陽以西河北草場的面積大小,粗略估算了下,說道,“這片草場,只兩水內的部分就有東西三百余里,南北百里,折合千余萬畝了,按每戶五百畝草場算的話,夠兩萬余戶放牧使用。張韶部的士家兵卒不過兩千余人,安頓他們及他們的家人綽綽有余。”
西安陽以西,朔方縣北部的黃河河段,與黃河的整體形態極其相近,也是形成了一個“幾”字形,就像是一個戴在黃河頭頂西部的帽子似的,朔方縣正處於這個小“幾”字形的右邊一豎之末端。於這小“幾”字形的上邊和兩邊的兩豎之間,各有一條黃河的支流,或可把這兩條河段都看作是黃河的主流,奔騰流淌。莘邇說的“兩水內”,就是這塊區域。
這片區域四面皆水,是朔方境內最為水草豐美的地方。
唐艾接口說道:“剩余之草場,可以用來安置趙染干部的兵卒,再多出來的,可用之招徠北邊柔然和西邊代北的胡落。”
對於打下朔方后的駐軍事宜,莘邇的計劃是,把張韶和趙染干兩部留下來。
趙染干部的鐵弗匈奴騎兵,本就是生長在朔方的,現在他們回到了家鄉,理該給他們分些草場,助其重新安家。
莘邇斟酌良久,思考得太過入神,汗流浹背都沒覺得。
唐艾實在看不下去了,近前來,給他搖扇取涼。
莘邇乃才回過神來,說道:“千里,你此議甚佳。你等下回去之后,就把你的此議稟與麴令,候中臺的戶、兵、工各部會議討論過后,總結成文,再上書朝中,請太后、大王定奪。”
唐艾應諾。
大體定下了此事,兩人各回到榻上。
唐艾問道:“我剛才來時,碰見了麴經和劉炳出府。明公,他兩人來,是太后有何旨意么?”
莘邇說道:“正是與放張韶部的士家兵卒為編戶齊民,設立軍府此事有關。”
“與此事有關?”
“太后叫他兩人來問我,在沙州、西海設立軍府,固是可以一試,但朔方一來現下還沒有捷報傳來,二來,便是打下了朔方,此新得之地也,設立軍府,是否穩妥?”
“明公怎么回答的?”
“我說,朔方現下雖尚無捷報,但秦兵主力在外,而我軍有拓跋部相助,張韶必能馬到功成。”莘邇舉起張韶的軍報,笑道,“這道軍報你拿來的晚了些,要能早到片刻,就能把打下朔方的這個好消息,請麴君兩人且先代稟太后、大王,也好叫太后、大王開心一下了!”
“‘設立軍府,是否穩妥’此疑,明公怎么答的?”
莘邇說道:“我答以:恰因朔方新得之地,并朔方與我隴州有大漠阻隔,才更應該在朔方設立軍府,釋士家兵卒為編戶齊民,唯有這般,才能振奮、凝聚朔方駐軍的軍心,保朔方不失。”
“明公此答,誠然正論。太后的此疑,想必能消解了。”
唐艾與莘邇所說的“把士家盡數放為編戶齊民”、“設立軍府”,是一回事。
這是莘邇籌劃已久,馬上就要推出執行的一項大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