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那個人則做文士打扮,舉止間是透出股儒雅的風姿,只不過他向李天衢見禮時雖然恭謹,但生得那對細眼中也似有一抹異芒稍顯既逝,而此人也正是楊行密麾下的心腹謀士袁襲。
“久仰李節帥大名,小可當真是如雷貫耳。”
眼見袁襲朝著自己作揖施禮,李天衢也是含笑回禮,雖然知道他以足智多謀著稱,不過短期內楊行密既然也不便與自己為敵...李天衢暗付這袁熙也就不必去刻意提防,更不會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畢竟他的陽壽...又能不能再活過這一年?而且楊行密、李神福...差不多也就再過個十二三年,應該也會到命數終結的時候。
然而又先后見過了楊行密的小舅子朱延壽,以及他麾下劉威、陶雅、戴友規...等幾個嫡系屬下之時。其中一個喚作徐溫的人物也引起了李天衢的注意。
那徐溫只居于楊行密一眾手下的末席,看來現在還算不上什么倍得重用的才干。他眼下應該也只是二三十歲的年紀,畢竟當初販私鹽、做強盜,眉宇間還透著股市儈相,舉止尚顯得粗莽了些。雖然也位列楊行密麾下三十六英雄之一,但唯獨徐溫未曾有戰功,所以夾雜在袁襲、李神福、周本、劉威等人當中也顯得很不起眼。
不過李天衢卻曉得楊行密麾下嫡系叛的叛、亡的亡,這徐溫卻也將磨礪出些梟雄的心術逐步做大,成為獨攬吳國大權的權臣,而他的養子徐知誥也將廢吳國而建立南唐,倒成了五代時期十國政權里面疆域最廣的割據勢力。
只是李天衢注意徐溫的地方,并不在于他以后又能混到什么地步。楊行密招聚的三十六英雄是他的老部下,都已是名花有主。可是這徐溫眼下地位不高,看來還沒有隸屬于他的幕僚親信...換而言之,正史中歸屬于南吳政權而出類拔萃的賢臣英才,也還有尚未出仕的,而且極有可能就蟄伏于如今由自己統掌的江淮治下州府。
心中不斷算計著,李天衢面上也將一并隨行而來的劉知俊、符存審、康懷英等將領介紹給楊行密。相互寒喧得愈發熟絡,雙方文武將官前呼后擁,隨著自家主公各自入席之后,楊行密便又朗聲笑道:
“可恨楊某力薄,當時不能遏制孫儒賊子禍亂江淮之勢,也只得退守皖南。幸有李節帥興義兵南下,誅滅長江以北橫行掠殺百姓的賊眾,以穩定住高節帥所統掌治下州府...楊某畢竟乃是淮南軍出身,李節帥代為靖土安民的義舉,自然也是銘記于心的。”
李天衢聞言微微頷首,卻是心中冷笑,暗付楊行密這是還沒徹底死心,強調他曾經是高駢的舊部,言語中便暗示我只是代為出兵接管江淮諸州,還嘗試著打算索要回淮南軍藩鎮處于江北的領土。
可是已經吞并下的地盤,又怎么可能再給你吐出來?李天衢遂也呵呵一笑,說道:
“楊刺史如此說就太過見外了,您本為廬州刺史,也不肯自掃門前雪,而后又轉戰據守宣州抵抗孫儒?如此仁義為先,我也實感敬佩,只可嘆高節帥與其子侄盡為叛將所殺,淮南節度使后繼無人...可憐治下萬千黎民苦受兵災荼毒,我忝為統掌數鎮的節度,保國安民自是分內之事,無論是與楊刺史合力共討賊子,還是為江淮百姓能重得安居樂業...由我接管江北諸州,自然也是義不容辭。”
喜歡唐末大軍閥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唐末大軍閥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