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門口。
君晟未著朝服,一身洗得半舊的白色袍子,面容沉靜,頭發梳得一絲不茍,挽袖而入。
他的臉上看不見半點失意消沉,一副淡然如菊的模樣,肅肅君子之風,頗有幾分褪去鉛華的純凈。
一些中立的老臣見著這一幕,微微點頭,這才是一國皇子的氣度,哪怕幽閉五年,也氣質依舊。哪怕粗布衣裳,也半點不掩其風華。
君晟進了大殿,對著首位行了跪禮:
“兒臣君晟,參見父皇。”
首位上,皇帝看著這樣的君晟,也不由得微微側目,這是五年以來,他頭一次看到君晟。
上一回見到他,還是五年前的那個夜晚,五皇子活生生慘死在他面前,在大皇子府找到證據,人證物證齊全,君晟百口莫辯。
他腦子里出現君晟從前小時候的樣子,這是他第一個孩子,哪怕君晟的母親他并不喜歡,只是權力因素結合,但是對于這個孩子他也是真的心疼過的。后來孩子越來越多,有了很多的兒子,也有了很多的女兒,他們都十分乖巧,這個一板一眼的兒子,就未免有些太無趣了。
皇帝看著君晟,哪怕幽閉五年,身上也沒有一絲陰郁之氣,更沒有頹廢頹唐。
此時,他跪在地上,脊背挺直,雙手相疊,平放在額前,穿著有些寒酸,但身上無半點頹靡之氣,反倒多了一絲君子淡然之風,讓他刮目相看。
心中暗道:自己的決定是對的,這樣的兒子應該給他一個機會。
若說一開始,皇帝一句晟王表明態度,只是為了堵住君晟的口,掩蓋住當年的事,不至于朝堂動蕩,還有心里那一絲絲愧疚而做出的補償,那么現在這一刻,他是真覺得這樣的君晟足夠夠格入局。
“起來吧。”
皇帝臉上依舊沒有表情,但出口緩和的語氣已經足夠說明他的態度。
“謝父皇。”
君晟起身,立于一側,表情淡然,哪怕面對眾人明里暗里的打量,也沒有絲毫拘謹,不由得讓人高看一眼。
皇帝開口:“前幾日,京中出現刺客,十三公主受傷留在你府上養傷。”
君晟回答:“是。”
皇帝:“今日,東晉九皇子上殿,說十三公主有意于你,想要結成秦晉之好,不知你是怎么想的,朕傳你來,就是想聽聽你的意思。”
君晟聞言,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看向一旁的楚錦年。
楚錦年也看向他,嘴角噙著淡淡的笑意,一副我就靜靜的看著你表演的神情。
君晟略微低頭,回答道:
“回稟父皇,十三公主住進兒臣府上之后,兒臣確實盡地主之誼去看了十三公主兩回,并沒有任何逾矩的動作,若因此讓十三公主誤會了什么,兒臣可親自與十三公主解釋。”
君晟的話說得很巧妙,沒有直接回答皇帝的問題,但是,卻用事實把問題闡述了一遍,偷換了其中的概念。沒有回答,但是回答了。回答了,其實又沒有回答。
卻又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這樣說有兩個好處:一是更顯真實。二是能退一步,套一套皇帝的態度。
皇帝聽著君晟這似是而非的回答,略微沉吟,顯然君晟的回答在他的意料之外。但是他又找不出其中的不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