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沒有,楚幽非常順從,順其自然的接下了這件事,仿佛對未來嫁人之后的生活,沒有絲毫這方面的擔憂,這完全不合理。
楚錦年認為君晟說不好就是在欲擒故縱,但問題就是,哪怕知道他在欲擒故縱,楚錦年也得推波助瀾。
想到這里,他有一種被人賣了的感覺。
他對著皇帝拱了拱手,“常言道,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然是父母的話才最有份量。
而至于大皇子自己……,大皇子在府中,久不出門,認識不到別的女子,而且那么多年,宮中皇后也未給大皇子操心終身大事,大皇子自己對這種事怕是根本沒有想過,乍一說出來,不能接受也是有的。
先不說大皇子對皇妹有什么感情,想來對于這種事,大皇子最大的顧慮,應該就是怕耽誤我皇妹吧。”
楚錦年說話可是半點都沒有顧忌,換成別人,誰敢說皇后娘娘沒有操心大皇子的婚事,偏偏皇帝一句“晟王”說出口,皇后娘娘莫名背上了一口鍋。
有大臣悄悄瞇瞇的看一眼君恒,見君恒一張臉都發白了,趕緊收回目光。
楚錦年說著,目光從首位上挪到了君晟身上。說到最后這一句的時候,看著君晟,仿佛一定要他一個回答。
君晟點點頭,確實如此。
楚錦年笑了笑,“大皇子完全不必擔憂,不瞞大皇子說,對于大皇子的情況,我皇妹也是知道的。
她是真心想跟大皇子結成秦晉之好。皇妹說了,若是大皇子不答應,她也不強求,不過以后也就不嫁別人了,她絞了頭發去做姑子,此生長伴青燈古佛。我作為皇兄,實在不忍,所以,還望大皇子好好考慮,最好不要推辭。”
楚錦年的話,是針對剛剛君晟說不想耽誤楚幽的話說的,堵死了君晟話里的后路。
這一回,君晟沒有直接拒絕,而是面露難色,略想了想,似乎沒想出答案,看向首位上的皇帝,眼神里帶著詢問。
意思很明確,皇帝同意他就同意,皇帝不同意,他便不同意。
綰寧說過:這個態,必須要皇帝來表。
皇帝對上君晟的視線,點點頭,而后看向底下的大臣,
“對于這件事,各位大臣如何想的。”
君策的人聞言立馬站出來,“回稟陛下,微臣以為,九皇子說得極是,兩國聯姻有利于兩國邦交,是好事。而且十三公主又有如此心意,又得九皇子保媒,對兩國都是好事情。”
君恒的人垂死掙扎,自然是持反對意見,“回稟陛下,微臣覺得不妥,大皇子不想去,東晉未免有些強人所難,我們大周泱泱大國,怎么能出賣一個皇子的婚事。”
“此言差矣,這怎么能是出賣,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兩方又是一頓爭吵,皇帝看到這一幕,微微皺眉。
君策趕忙對周太師示意,這個時候說話,最為合適。
周太師微微點頭,一副要說話的樣子,只是下一刻,皇帝直接打斷底下的聲音,看向大臣們中望著自己想要說話的許懷義,
“丞相以為如何?有何看法?”
最近的許懷義,表現一次比一次突出,既有能力又忠心,處處為皇帝解決問題,皇帝對他也頗為倚重,有大事都要聽一聽他的意見。
眾人聽到聲音,都向許懷義看過來,君恒和君策心中都升起一股被恐懼支配的感覺。
許懷義的話多有分量,不用人說,大家都知道。